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肿瘤护理 > 正文

心脏病患者切忌局部锻炼

  适当活动包括适合的运动量和适合的运动方式。临床医生发现,一些心脏病人在做全身性活动时心脏病不易发作,而在做局部性肌肉活动时,尽管运动量并不比全身性活动大,反而容易诱发心脏病。

  研究表明,运动之所以诱发心脏病,是由于机体的供血方式改变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血压变化导致的。机体的血液供应有一个“多劳多得”的原则。某部位肌肉活动量越大,该部位肌肉血管扩张的程度也越大。获得的血液越多。人体内流动的血量是一定的,为了向活动部位肌肉供应血液,不活动的肌肉血管就收缩。全身性肌肉活动时,血压在运动开始后有轻微的升高,随着全身性肌肉血管舒张而恢复至正常水平。这样的活动既没有加重心脏负担,又达到了锻炼目的。局部肌肉活动(如上肢或下肢的运动)时,活动部位的肌肉血管舒张,大部分不活动的肌肉血管收缩,引起血压显著升高,加重了心脏负担。在心脏病患者心脏功能本来就弱的情况下,极易发生心肌严重缺血,诱发心脏病。

  美国生理学家阿斯特朗的研究表明,在同样血液输出量的情况下,上肢活动时的血压比下肢活动时高,下肢活动时的血压比全身活动时高。因此,他建议,老年人和心脏病人进行局部肌肉活动时必须得到医生的批准。

  可见,老年人和心脏病人在活动时,不宜进行局部肌肉活动,可进行一些轻松愉快又不致于增加心脏负担的全身性活动,如跳交谊舞,做广播操、打太极拳等,这样既能促进新陈代谢,又不至于增加心脏负担。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