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学基础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中药/药学基础 > 药用植物学 > 正文

白芷减少抽薹产量高

  生产上常有部分白芷植株于第二年就提前抽薹开花,一般有10%~30%,多者50%以上,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导致白芷抽薹开花的因素很多,产地针对白芷抽薹主要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根据白芷有提早抽薹的特性,采用控制播种期、肥水管理和选种等措施,控制幼苗生长,使在越冬前幼苗不致长得太大或太小,以减少白芷抽薹率,传统产区可使抽薹率降低到3%~5%,平均每亩增收50kg左右。

  合理修枝、选育良种根据白芷种子对抽薹的影响,在植株开花期,对留种白芷进行合理修整,剪去主茎和二、三级枝上的花序,保留一级枝花序,从而保证一级枝花序的营养供给,使种胚发育成熟一致,缩小种子的个体差异,这样,播种后出芽整齐,便于管理,植株也具有优良的性状。

  适时播种播种期的早晚影响幼苗的生长,不同地区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状况的播种时期。

  控制水肥、注重施法春前严格控制肥水供应,一般少施或不施,至4月上中旬定苗后,进入营养生长旺期,为适应迅速生长的需要,此时需要施肥。施肥种类和施用方法不同,对白芷的早期抽薹率均有较大影响。如单施钾肥,白芷早期抽薹率低,钾对白芷早期抽薹有一定控制作用;单施氮肥或磷肥,对早期抽薹有促进作用;在不同施氮比例中,磷钾肥全作底肥的产量低,早期抽薹率高;磷钾肥一半作底肥一半作追肥的,白芷产量较高,早期抽薹率低。

  摘心晾根越冬前生长8~10片真叶的,在春季易形成生长中心。对此,在5~6月应采用摘心晾根来控制其长势。

  摘心:当白芷茎尖形成明显的生长点时,选晴天(上午10时左右)用竹刀将茎心芽摘去(约1cm长),以去掉顶芽为好。摘后隔2~5天浇水追肥(不能马上浇水,以防腐烂和死亡),这样会使白芷茎节失去抽薹的条件。

  晾根:深锄扒土晾根,即选用有明显抽薹的白芷,先深锄1次,选晴天扒土晾根5~7天,深度为根长的1/3,过深易死,过浅起不到控制效果,不得伤主根或挫伤幼根。然后封根浇水追肥,这样可控制植株过早地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减少抽薹率。试验证明,晾根以6月中旬为宜,太迟因气温高,易死亡,或是花序已分化完毕,达不到防抽薹的效果。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执业药师-无忧实验班

学霸同款好课

880起

查看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