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分为干性愈合和湿性愈合。目前,传统的干性愈正向现代化的湿性愈合发展,为此,保湿敷料开始研发生产。创伤是外科医疗过程中十分常见的情况,创伤伤口有手术切口、烧伤、日常损伤、褥疮以及感染性伤口等。临床上,治疗创伤的根本目的是治愈原发病、加速伤口愈合。不同的伤口有不同的换药方法。
根据损伤时间及被细菌污染程度,伤口分为清洁、污染、感染和溃疡伤口4类:
1、清洁伤口,指未受细菌感染,可达I期愈合;
2、污染伤口,指沾染了异物或细菌而未发生感染的伤口,早期处理得当,可达I期愈合;
3、感染伤口,包括继发性感染的手术切口,损伤后时间较长已发生感染化脓的伤口,须外科手术,如充分引流伤口分泌物,去除坏死组织,加强换药处理,减轻感染,促进伤口肉芽生长后愈合,属于II期愈合;
4、慢性溃疡,创面无明显感染,但经久不愈,积极换药或经手术处理后愈合。
1988年由美国护理学杂志从欧洲引进了创面RYB分类方法
RYB方法将II期或延期愈合的开放创面(包括急性和慢性创面)分为红、黄、黑及混合型。
红色创面,可能处于创面愈合过程中的炎症期、增生期或成熟期;
黄色创面,是感染创面或含有纤维蛋白的腐痂,无愈合的准备;
黑色创面,含有坏死组织,同样无愈合倾向。
此类方法的优点在于按创面愈合过程中的时期进行治疗。
DEALEY将伤口视为皮肤连续性改变的损伤,并按不同原因对其分类,如外伤及缺血性;也可按愈合时间长短分为急性和慢性伤口,按伤口及软组织的解剖深度分为浅伤、半层伤和全层伤。
FALANGA应用的系统性伤区评分方法,由于包括肉芽组织、纤维黏连组织和焦痂变化、伤口渗液等多方面的指标,并根据量化情况来决定合适的覆盖材料,使创面愈合的判定有了一定的进步。
其次,伤口的敷料也有区分。
1、传统敷料,如纱布、棉垫等,虽然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敷料,但有很大的缺点,就是常与组织黏连,其主要原因是敷料吸附大量渗出物并干燥,而更换时黏连可引起病人疼痛、使新生上皮脱落。
甚至有时候,敷料上脱落的微粒和纤维碎屑可阻塞在组织内,刺激异物炎症反应,局部干燥使新生上皮细胞移行困难,还可破坏或杀死新生上皮细胞。
2、保湿敷料,最理想的情况,就是这种敷料能吸收创口过多的渗出物、组织碎片和其他有害物质,防止这些物质对创口的刺激作用,便于更换和不影响创伤的愈合,如透明性多聚氨基甲酸乙酯薄膜和泡沫性半通透黏附薄膜,均为闭塞性或半闭塞性的,可以保持创面湿润,促进上皮再生。
研究表明,侵犯上皮(部分厚度)和部分真皮的伤口,若伤口保持湿润,在损伤后8小时,上皮细胞就开始全面移行;全厚度伤口,组织可提前3天开始愈合;复合全厚伤口,保持伤口湿润能帮助新的毛细血管和肉芽组织形成,以填塞伤口,对坏死的组织能促进清创,伤口液中的白细胞和酶在保持和伤口床接触时,能帮助分解坏死组织即自溶,有利于伤口愈合。
3、真空辅助创口愈合技术(VAC)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通过一个开放细胞聚氨酯泡沫敷料给创口床施加负压,使创面均匀接受负压以外,尚能起到引流的作用,还能充填局部缺损,去除过多的渗出物,并为伤口闭合提供一个相对湿润而不是潮湿的环境,减轻伤口周围组织水肿。
这种新型敷料能减少敷料与创面的黏连,有效隔离细菌,提供了微酸环境,有利于白细胞介导的宿主吞噬细胞发挥作用,促进常规疗法无法医诊的复杂的伤口的愈合,几乎适用于任何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