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护理管理 > 正文

高压氧舱的护理安全管理要点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进步,医用高压氧舱治疗和康复功能不断地被发掘和拓展。我国高压氧舱近年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自1964年第一台医用高压氧舱投入使用至今,全国共发生事故32起,事故造成68人死亡,10人受伤,尤其是1994年连续发生5起重大伤亡事故,其中起火事件占90%.事故总发生率占在用氧舱的0.9%.事故发生率和死亡率在世界上均位列第一,是日本的10多倍,美国的32倍。由此可见,我国的氧舱事故多发且问题严重,安全形势特别严峻。为此,在讨论高压氧舱的护理要点时,首先要讨论的是安全问题。

  与其他科室的护理工作相比较,高压氧舱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治疗及护理与设备的运行、管理紧密相连。因此,高压氧舱的护理工作必须和设备的运行和管理结合起来。必须将护理工作和整个氧舱的安全管理体系统一起来。为此,必须根据本医院、本科室的具体情况,建立一套高压氧舱的运行、维护、管理系统,并将医疗、护理、设备管理纳入系统之中,从而使一般的护理工作发展为融入高压氧舱管理系统的整体化护理。以下就建立高压氧舱安全管理系统提出一些粗略的设想。

  1关于制度、学习、落实情况的试验

  为了研究高压氧舱安全管理、科学研究制度及落实的内在规律。笔者设计了一组实验,即向被测对象提出一项生活中的卫生要求,并观测、记录执行情况。试验记录见表1.表1试验记录表以上试验笔者做了5次,表中的执行率为5次的平均数。由于试验的次数较少、参加试验的人数有限。因此,试验数据不具备绝对性。又由于试验结果与被测者的性别、年龄、性格等许多因素有关。

  因此,不同情况下试验结果也会有差异,但是,试验结果中“执行率”的绝对值数据并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主要内容,所以有点偏差也无关紧要,而我们需要的是“执行率”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对此本实验可以较完整地反应这一规律性。因为前面所述种种因素可以影响“执行率”的绝对值,也可以影响“执行率”的变化率,但不可能影响“执行率”的变化趋势。因此,本试验反映出的一些规律,可以作为我们建立高压氧舱安全系统的分析、参考依据。

  2对试验结果的分析

  2.1制度和落实之间最有效的手段是监督、检查任何一项制度,如果不去抓落实,不经常性地去监督、检查执行情况,不将制度的落实和表扬、奖励、批评、惩罚结合起来,那么,再好的制度都只能是一纸空文而毫无意义。建立对制度落实的监督、检查机制,并使之具有常规、有效、权威性,是制度得以落实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

  2.2对制度的执行者进行组织学习、教育通过对制度执行者进行组织学习、教育,使执行者理解制度的意义和其中的道理,甚至让执行者参与制度的建立。能使执行者加深对制度的理解,从而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是保障制度被全面落实的根本性手段。

  2.3习惯养成的过程要想让制度完全被执行,除了做好以上这些外,还必须有个习惯养成的过程。只有通过反复的学习、实践、监督,再学习、再实践、再监督这样的循环。才能使执行者的认识不断地提高,并使执行制度成为习惯。

  3建立一套有效的高压氧舱安全管理系统

  笔者设计的循环式安全管理系统(图1):从制度到学习,再到具体工作是一般的常规流程,下循环通过反馈、讨论、创新使常规流程不断地得到深化和发展,上循环保障常规流程得到认真切实的落实。

  3.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维护高压氧舱安全运行的基础尽管国家对高压氧舱的有关设备或器件如压力表等有强检规定,尽管中华医学会高压氧舱医学分会曾颁布过氧舱安全使用及其规范管理的一些规定,但原则性内容较多,而对于高压氧舱的具体科室来说,必须建立一套适合于自己具体情况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详细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同时,还必须有相应的登记制度和检查监督制度,而这些制度必须具有相对的动态性,必须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完善,在结合经验、知识、智慧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使之更加完善、更具科学性、更具操作性、更符合实际情况。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