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手机站

登录/注册

心血管病学(临床内科学)

2008-05-01 15:56 来源:医学教育网

  心血管病学学科概况:心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我国统计表明。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群死亡的首位病因。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高血压病等主要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因此,心血管病的防治任务迫切而艰巨,心血管病学己成为内科学范围内的一个重要学科。

  近年来,基础医学的进展使心血管病发病机制的探讨深入到了分子水平,流行病学研究不断更新了心血管病的临床概念,新的影像学技术为心血管病的定性和定量诊断提供了可靠的手段,国际大规模临床试验为心血管病的防治开辟了新的途径,而介人性心脏病学作为最突出的进展显著地改变了心血管病学的面貌。因此,心血管病学以生物学、生化学、生理学、药理学、流行病学等作为学科发展的基础,同时与神经病学、血液病学、急诊医学、影像医学、老年医学、内分泌与代谢病等相邻学科具有密切的联系。

  心血管病学培养目标:1.博士学位:在掌握内科学各分支学科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在心血管病专业领域中应具有比较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心血管病学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较熟练地掌握心血管病学的先进实验技术和常用诊疗技术,独立诊治常见心血管疾病和部分疑难病症,能讲授临床心脏病学课程,能够独立承担科研课题并完成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学位论文。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毕业后达到助理研究员或主治医师的水平。

  2.硕士学位:在熟悉内科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了解心血管病学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心血管病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诊治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能带教临床实习医生。初步掌握科研方法。完成有一定新见解的学位论文。应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毕业后达到高年实习研究员或高年住院医师的水平。

  心血管病学业务范围:1.学科研究范围:(1)各种心血管疾病或综合症如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瓣膜病,心肌炎,感染性心内膜炎,先天性心血管病,心包疾病,高脂血症等症病的基础、临床从流行病学研究。

  (2)心血管病诊断与与治疗技术,如介入性心脏病学,心脏起搏及临床心脏电生理学,心电图学,超声心动图学,放射性核素心肌和心血池显像,磁共振体层心脏显像,人工心脏与辅助循环等生物工程技术、基因诊断与治疗。

  (3)心血管药物临床药理学。

  2.课程设置:基础理论课:医学统计学,生理学,生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临床药理学,医学免疫学,医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电生理学,生物医学工程,核医学,临床流行病学,计算机应用,医学科研概论,临床科学研究方法,电镜技术,高级生化技术,医学文献检索与利用,医用实验动物学。

  专业课:内科学,心脏病学。

  主要相关学科:内科学其他专业,急诊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胸心外),老年医学,儿科学,药理学等。

相关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