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中医护理 > 正文

刮痧 痛并健康着

  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复刮动,摩擦患者某处皮肤,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刮痧是根据中医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运用手法强刺激经络,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的功效。

  人体可以刮痧的部位很多,常用的有第七颈椎上下左右四处、喉骨两旁、两臂弯、两腿弯、脊椎两旁、前胸肋骨间、后背肋骨间、两足内外踝后的足跟肌腱处、左右肋下肝脾区以及两肩胛骨等处。背部刮痧取俯卧位,肩部取正坐位。刮拭后会出现青紫色出血点。

  刮痧对于感冒、发烧、中暑、头痛、肠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肌肉痉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有很好的疗效。

  刮痧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开寒冷与风口。夏季刮痧时,应回避风扇直接吹刮拭部位。刮痧出痧后30分钟以内忌洗凉水澡。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拭出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刮出痧后最好饮一杯温开水(最好为淡糖盐水),并休息15~20分钟。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