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外科护理 > 正文

肾衰的治疗护理原则

  1.少尿或无尿期

  (1)此期应严格限制入量,准确记录出入量。每日补充液量=显性失水+隐性失水-内生水,量出而入,宁少勿多,理想控制标准是每日体重减轻0.5kg,血钠维持在130mmol/L,中心静脉压基本正常,无肺水肿、脑水肿等并发症。

  (2)控制饮食:在少尿期3天以内,机体分解代谢亢进,代谢产物在血内迅速增加,故不宜摄入蛋白质,严禁含钾食物,不输库存血,待少尿期3~4天之后,组织分解代谢减慢,可适当摄入少量蛋白质,如此期病人进行透析治疗,可适当补充蛋白质,但仍应严格禁止输入钾或摄入含钾食物或药物等。

  (3)纠正高血钾及酸中毒:除严格限制钾摄入外,应控制感染,彻底清创,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分解后放出大量钾。最有效降低血钾的措施,应进行血液透析。

  纠正酸中毒的方法包括输入足够热量,监测CO2CP及血pH,如血pH低于7.25或C02CP低于l3mmo1/L时应补充碱性药物。

  (4)纠正低血钠:限制水的摄入,增加水的排出,如出现水中毒时补充高张盐水,同时监测血钠水平。

  (5)预防感染:ARF时病人易出现感染并发症如肺、泌尿系、全身及伤口感染,感染会促进组织细胞分解,加重肾衰程度,故应合理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6)透析疗法的护理:透析疗法适应证:ARF病人,血尿素氮高于25mmo1/L,血肌酐高于442μmo1/L或血钾高于6.5mmo1/L,水中毒及酸中毒一般措施难以纠正者。

  透析常用方法有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是通过血泵将血液送至透析器内进行透析,该法优点是作用快,缺点是需要建立血管通路,抗凝又会加剧出血倾向,对血流动力学带来影响,需要特殊设备。适用于ARF病情危重,心功能稳定,不宜行腹膜透析者。

  腹膜透析的护理:腹膜不仅有弥散和渗透作用,同时还有吸收和分泌功能,腹膜面积相当于自身体表面积,成人约l.7~2m2.该法应用广,不需特殊设备。

  术前准备:备一根长约30~40cm、内径4mm,并在一端5~10cm范围内开数十个小孔的硅胶管,及腹部手术前常规准备。

  操作方法:取脐与耻骨联合中点,通过套管针穿刺法或腹壁小切口法,将硅胶管开有小孔一端插至盆腔直肠前窝内。另一端通过Y型接管分别与备好的透析液瓶和床边引流瓶相接。每次透析时,将已配制的透析液1500~2000ml加热至37℃~40℃,15分钟之内经硅胶管滴入,在腹腔内停留20~30分钟,然后开放引流瓶管使其流入床边引流瓶,流尽为止。根据需要每日或隔日透析1次,一个疗程约需10L透析液。透析间歇期将引流管夹住,并使管内保持有水充盈,防止空气进入使虹吸作用中断。

  透析过程中的护理:

  1)病人取半卧位,鼓励病人深呼吸及咳嗽,帮助翻身,预防肺部并发症。

  2)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插管部位及腹膜感染。

  3)透析中保持虹吸作用,防止空气进入管内。

  4)保持管道通畅,防止扭曲或堵塞,防止脱出。

  5)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发热、腹痛等。

  6)准确记录每次排出液量,并累计24小时总量。如有异常及时报告主管医师。

  2.多尿期

  (1)多尿期:主要是排出体内潴留液体,但此期也要补充生理需要量。初期补液基本原则是补充排出水分的1/2或1/3。

  (2)密切监测血钾血钠的浓度,极其慎重地予以适量补充。

  (3)预防感染发生:此期机体抵抗力极低,一旦出现感染会加重病情,应高度重视,必要时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3.恢复期

  此期时间较长,可能病人已康复离院,应指导病人饮食治疗,摄入易于消化和吸收的高蛋白饮食,避免与各种有害肾脏的物质接触,特别提醒病人防止疲劳和定期复查。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