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饥饿时的代谢变化
由于外科疾病本身常常造成进食困难或不能进食,如肠道梗阻,肠道手术后不能进食,使病人机体处于饥饿状态。饥饿初期病人发生一系列反应,如代谢率下降,血糖下降。从而抑制胰岛素分泌,刺激胰高血糖素分泌,导致糖原分解,脂肪分解和糖原异生作用增加。因为超过24小时的饥饿状态,体内将贮存的葡萄糖全部燃烧。而体内的脑组织、周围神经组织和红细胞等仍需由葡萄糖供给能量,只能靠分解蛋白质和脂肪通过糖异生作用来实现。此时每日消耗蛋白质总量约75g,相当于75g肌肉组织。每日由尿排出的氮约10~15g。虽然随着时间推移,由于脑组织逐渐适应改由脂肪组织氧化生成的酮体来取代葡萄糖,肌肉组织分解速度相对下降,但每日仍从尿中排出大约3~4g氮。因此,长期饥饿状态下体重下降明显,肌肉萎缩,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二、创伤、手术后或感染时的代谢变化
在创伤、手术后或感染时机体代谢的主要特点是代谢增高、蛋白质丢失增加、糖代谢紊乱、脂肪分解利用增加。重度感染及严重创伤后代谢率几乎增加100%~200%,其程度与创伤感染程度成正比。此时由于体内类固醇、胰高血糖素和神经内分泌介质增加,蛋白质分解加速并持续时间长,因此骨骼肌的分解较单纯饥饿状态下更加严重,造成病人负氮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