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外科护理 > 正文

外科营养支持与护理

  一、评估病人营养状态

  1.判断病人是否处于营养不良状态,预测手术对病人的打击程度或病人术后需要恢复的时间。

  2.监测  包括:①仔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测体重、注意近期体重下降的数值。②测量血浆蛋白数值,必要时予以监测(白蛋白低于36g/L,血浆铁蛋白低于2.0g/L,24小时氮平衡测定:持续负氮平衡)。

  二、外科营养疗法的实施

  (一)营养支持的途径

  有胃肠道营养支持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两种途径。

  1.经胃肠道营养支持 只要肠道有功能,尽量肠内营养支持。

  (1)途径:如无禁忌,应以口服为主,如不能口服,可用管饲(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空肠管、胃造瘘、空肠造瘘)。

  (2)管饲营养液的配制

  液化饮食:将多种自然食物,如牛奶、鸡蛋、豆类、谷物、蔬菜等,混合成半液体状膳食,属于有渣自然饮食。适用于消化、吸收功能正常的慢性长期卧床病人。

  要素饮食:人工配制的各种分子水平的营养成分,包括各种氨基酸、脂肪、糖类、无机盐类、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混合物,属无渣饮食。适用于胃肠道消化功能丧失而仍有吸收能力的。

  2.全胃肠外营养支持 口服或管饲有困难、消化与吸收功能障碍的病人,用静脉途径输入生理需要的全部营养要素。其途径如下:

  (1)周围静脉:适宜营养支持在2周以内或因肠内营养不能满足需要同时辅以静脉营养的病人。

  (2)中心静脉:估计病人2周内不能应用肠内营养的病人,可连续滴注。

  (二)护理要点

  1.管饲要素饮食的护理要点

  (1)无菌环境下配制,放于4℃以下冰箱内暂存,并于24小时用完。

  (2)保持滴注液温度在38℃~40℃。由小量、低浓度,低速度开始输注,浓度由12%渐增至25%,滴速由40m1/h开始,如无不适渐增至120m1/h.(3)滴注时取半卧位,管饲导管保持通畅,每日2次冲洗导管。

  (4)导管每3~5天更换1次,营养液盛器及接管每日更换。

  (5)保持口腔、鼻腔或胃肠造口管处清洁。

  (6)记录24小时出入量,定时测定血糖、尿糖、血尿素氮、白蛋白、血清电解质等,注意并发症。

  2.全胃肠外营养护理要点

  (1)营养液在无菌环境下配制,存于4℃冰箱内,如超24小时不宜应用。

  (2)必须遵守无菌操作,每日取营养液做细菌培养。与静脉导管相接的输液管及输液瓶每日更换1次。

  (3)静脉导管护理:用纱布覆盖者,每日换药1次;导管通常用缝线固定于皮肤上,防止脱出;严禁输入其他液体、给药、输血,不经导管取姐标本或测中心静脉压,以免导管脱落或堵塞。

  (4)保持24小时连续滴注,防液体中断、走空或接管脱落,以免造成空气栓塞,如非连续输注,静脉导管可用肝素帽封管。

  (5)经常巡视:注意调整滴注速度,一般从60m1/h开始,次日80m1/h,第三日1OOm1/h,并注意病人反应,从低浓度开始,一般从15%~20%开始渐增浓度。

  (6)注意并发症的发生:如有水胸、气胸、空气栓塞、心脏穿孔等,观察病人呼吸状况;如有寒战、高热、精神状态不佳等,应考虑导管败血症。

  (7)代谢障碍:低血糖症、高血糖症、低磷血症等。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