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维生素K1注射液使用方法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理化特性:

  本品为黄色至橙黄色透明粘稠的液体。

  药理作用:

  本品为维生素类药。维生素k是肝脏合成因子Ⅱ、Ⅶ、Ⅸ、Ⅹ所必须的物质。维生素k缺乏可引起这些凝血因子合成障碍或异常,临床可见出血倾向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药代动力学』

  肌内注射1-2小时起效,3-6小时止血效果明显,12-14小时后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本品在肝内代谢,经肾脏和胆汁排出。

  适应症:

  用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如梗阻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等所致出血,香豆素类、水杨酸钠等所致的低凝血酶原血症,新生儿出血以及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所致的体内维生素k缺乏。

  用法用量:

  1、低凝血酶原血症:肌内或深部皮下注射,每次10mg,每日1-2次,24小时内总量不超过40mg.

  2、预防新生儿出血:可于分娩前12-24小时给母亲肌注或缓慢静注2-5mg。

  也可在新生儿出生后肌内或皮下注射0.5-1mg,8小时后可重复。

  3、本品用于重症患者静注时,给药速度不应超过1mg/分。

  注意事项:

  (1)有肝功能损伤的患者,本品的疗效不明显,盲目加量可加重肝损伤

  (2)本品对肝素引起的出血倾向无效。外伤出血无必要使用本品。

  (3)本品用于静脉注射宜缓慢,给药速度不应超过1mg/分。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4)本品应避免冻结,如有油滴析出或分层则不宜使用,但可在避光条件下加热至70-80oC,振摇使其自然冷却,如澄明度正常则仍可继续使用。

  『禁忌症』

  严重肝脏疾患或肝功不良者禁用。

  『儿童用药』

  新生儿出血症;肌肉或皮下注射,每次1mg,8小时后可重复给药。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本品可通过胎盘,故对临产孕妇应尽量避免使用。

  不良反应:

  偶见过敏反应。静注过快,超过5mg/分,可引起面部潮红、出汗、支气管痉挛、心动过速、低血压等,曾有快速静脉注射致死的报道。

  肌注可引起局部红肿和疼痛。新生儿应用本品后可能出现高胆红素血症,黄疸和溶血性贫血

  过量处理:

  药物大剂量或超剂量可加重肝损害。

  相互作用:

  本品与苯妥英钠混合2小时后可出现颗粒沉淀,与维生素C、维生素B12、右旋糖酐混合易出现混浊。与双香豆素类口服抗凝剂合用,作用相互抵消。水杨酸类、磺胺、奎宁、奎尼丁等也影响维生素k1的效果。

  储藏:

  常温,避光贮藏。

  剂型规格:

  1ml:2mg;1ml:10mg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