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基础护理 > 正文

血压测量发生误差的常见原因

  测量血压虽是一项较简单的技术,但若操作不规范,所测血压数值与实际血压相比也常出现误差,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病人的血压情况。那么,造成血压误差的常见原因有哪些呢?

  (1)测量血压缺乏耐心

  按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建议,测量血压前应让病人先休息几分钟,后再测量。而且隔几分钟后再复测血压,如此反复三次,才能确定可供临床参考的血压值。而现在很少有人这样“不厌其烦”地给病人测量血压,多是“一槌定音”,因此,就很难排除许多因素干扰血压所造成的假象,使血压出现误差。

  (2)偏离听诊点太远

  许多测压者在捆好袖带后,并不是仔细触摸动脉最强搏动点,然后再放听诊器头,而是估摸着找个听诊位置。因为偏离听诊点,听到的血压变音和由此作出的诊断,就难免不出误差。

  (3)袖带减压过快

  按规定应在阻断血流听不到动脉搏动音后,再缓缓放气减压,使水银柱徐徐下降,读数应精确到2mmHg.而许多测量血压者,放气减压太快,使水银柱迅速下降,判断误差少说也有6~8mmHg.他们认为血压正常范围本来很宽,似乎没有必要那么精确,事实上,正常与非正常的临界值也就是几毫米汞柱。

  由此可见,测量血压虽然是一项简单的技术,但也蕴含着不少的学问,对此每个测压者都应该注意。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