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肿瘤护理 > 正文

腹腔化疗小经验

  腹腔化疗的病人为防止腹腔粘连,要预先冲入大量液体,如生理盐水或中分子右旋糖酐(约2000ml);然后将化疗药物打入腹腔;最后再将含化疗药物的所有液体(2000多毫升)放出。故每次腹腔化疗,出入腹腔的液体总量至少4000ml以上。过去用50ml空针抽液,往往要抽吸80余次,护士劳动强度大,且易增加感染的机会。通过实践,我们采用改良的输液管装置,简化了操作过程,收效明显。

  材料:腹腔穿刺包、输液器。

  方法:首先将输液器插入生理盐水排尽管内所有气体,将接头皮针端与穿刺针连接,持穿刺针按常规做腹穿操作,待针头接近腹膜时,打开液体继续穿刺,穿刺成功时既有腹腔的突破感,同时液体流速明显增快,保证针头前端不伤及肠管。正常情况下液体呈流线状能极快地注入腹腔。通过这种方法也可将化疗药输入腹腔。在腹腔保留一段时间后,放出含化疗药的液体时也同样应用这套装置,将输液器针头端置于床下容器内,这样就能顺利放出腹腔中的全部液体。通过输液调节夹还可以调节液体的流速。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

  通过这种装置,我们成功进行了50多例次腹腔化疗,减轻了护士的劳动强度,缩短了整个操作的时间,最重要的是无1例出现腹腔感染。此法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