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理表现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一)心脏赘生物形成

  是本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为血小板和纤维素构成的大小不一的非晶形团块,其间网罗着许多病原微生物和少量炎性细胞。受累的瓣膜往往不止一个,以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多见,但感染亦可发生在缺损的间隔、腱索或腔室壁内膜等部位。赘生物外观呈绿色、黄色或粉红色,愈合后变为灰色,愈合时间长者可发生钙化。赘生物可造成瓣叶破坏、穿孔、腱索断裂以及心肌脓肿。PVE的心内病理与主要局限于瓣叶的NVE病理不同。机械瓣的感染常扩展至瓣环和环旁组织,以及二尖瓣一主动脉瓣的瓣间纤维组织,引起瓣环的脓肿、间隔脓肿、瘘管和人工瓣膜开裂,并导致瓣周漏。

  (二)血管和血行播种

  病灶赘生物破裂形成的碎片可栓塞脑和四肢的血管,以桡动脉、胭动脉和内脏(如肝、脾、肺)的血管多见,导致组织缺血和坏死。含有病原体的栓子堵塞动脉管腔或其滋养血管,使血管壁受损,有时可形成细菌性动脉瘤。病原体的血行播种可在远隔部位形成转移性脓肿。

  (三)其他

  IE激发的免疫机制和栓塞亦可造成机体其他脏器的病变,包括局灶性栓塞性肾小球肾炎、急性或亚急性弥漫性肾小球肾炎、肾梗死、肝脾肿大或伴梗死,以及关节炎、腱鞘炎、心包炎、心肌炎、弥漫性脑膜脑炎、索状脊髓炎等。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