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外科护理 > 正文

肠解剖生理概要

  1.小肠解剖及生理 小肠是指从十二指肠球部至回肠末端之间的一段肠管,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成人正常全长3~5m,但存有个体差异。十二指肠和空肠交界处位于横结肠系膜根部,第二腰椎的左侧,为十二指肠空肠悬韧带(Treitz韧带)所固定。空肠和回肠全部位于腹腔内,仅通过小肠系膜附着于腹后壁。小肠肠壁分为浆膜、肌层、黏膜下层、黏膜等4层。

  小肠的血液供应来自肠系膜上动脉。小肠的静脉分布与动脉相似,最后汇集成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汇合成门静脉干。

  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小肠黏膜分泌含有许多酶的碱性肠液。男性成人的这些内源性物质的液体量估计8000m1/d,因此,在小肠疾病如肠梗阻或肠瘘时,可引起严重的营养障碍和水、电解质失调。

  2.结肠解剖及生理 结肠分为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下接直肠。升结肠与横结肠的交界处称为肝曲,横结肠与降结肠的交界处成为脾曲。

  右半结肠的血液由肠系膜上动脉供应,左半结肠的血液由肠系膜下动脉供应,静脉与动脉相似,分别由肠系膜上静脉与肠系膜下静脉而汇合入门静脉。

  结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吸收水分、葡萄糖,无机盐,部分胆汁,储存、排泄粪便,同时结肠可分泌碱性黏液,以润滑黏膜。

  3.直肠解剖及生理 直肠是结肠的延续,上接乙状结肠,下连肛管,长约12~15cm.直肠两端狭窄,中间扩大成为直肠壶腹。

  直肠壁分为浆膜层、肌层、黏膜下层、黏膜层。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