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肿瘤护理 > 正文

原发性肝癌的辅助检查

  原发性肝癌的辅助检查:

  (1)定性

  1)甲胎蛋白测定(AFP):AFP测定对诊断肝细胞癌有相对专一性,阳性率可达80%。如AFP对流免疫电泳法持续阳性或定量:>500tl上g/L,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性肿瘤等即可诊断为肝细胞肝癌。

  2)血液酶学检查:血清中γ-谷氨酸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等均可增高,但由于缺乏特异性,多作为辅助诊断。

  (2)定位

  1)B超:诊断符合率可达84%,能发现直径2cm或更小的病变,是目前有较好定位价值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并可作高发人群的普查工具。

  2)放射性核素肝扫描:对肝癌诊断的阳性符合率为85%-90%,但对于直径小于3cm的肿瘤,不易在扫描图上表现出来。

  3)CT检查:诊断符合率可达90%,可检出直径约1.0cm左右的早期肝癌。

  4)选择性腹腔动脉或肝动脉造影检查:对血管丰富的癌肿,其分辨率低限约1cm,对(2cm的小肝癌其阳性率可达90%,是目前对小肝癌的定位诊断的各种检查方法中最优者。

  5)肝穿刺行针吸细胞学检查:有确定诊断意义,目前多采用在B超导引下行细针穿刺,有助于提高阳性率,但可导致出血、肿瘤破裂和针道转移等。

  对经过各种检查仍不能确定诊断,但又高度怀疑或已定性诊断为肝癌的患者,必要时应作剖腹探查。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