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外科护理 > 正文

颅脑损伤护理

  一、观察病情

  颅脑损伤病情变化快,多较危重,应严密观察病情,并做详细记录。观察的时间和次数,应根据病情而定。

  1.意识状态

  意识变化可提示颅脑损伤的程度及病情演变的情况。临床上依据病人对刺激的反应分为嗜睡(能叫醒)、浅昏迷(不能叫醒,但压迫眶上神经有反应)和深昏迷(压迫眶上神经无反应)3种。也常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计分法(GCS):即对病人睁眼、言语和运动3方面的反应进行计分,用总分表示意识障碍程度,8分以下为昏迷,分值越低意识障碍越重。

  2.瞳孔变化  瞳孔变化是脑损伤病人病情变化的重要体征之一,对病情较重者应15~30分钟观察一次,评估病人瞳孔的大小及对光反射。

  3.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  动态地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变化。

  4.肢体活动  注意观察有无自主活动,活动是否对称,有无瘫痪以及瘫痪的程度等。

  5.头痛、呕吐剧烈  头痛,频繁呕吐,常有急性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应警惕发生脑疝的可能。意识障碍不太深者可因头痛而表现躁动不安,应禁止使用吗啡类药物。

  二、卧位

  脑外伤伴休克或术后麻醉未清醒者应取平卧位。重症脑损伤如无休克,应取头高卧位,将床头抬高15~30cm,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深昏迷者取侧卧或侧俯卧位。注意定时翻身。

  三、呼吸道护理

  主要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除口腔及气管内分泌物,防止呼吸道阻塞。其方法是吸痰、舌根后坠可用舌钳将舌牵出或放置口咽腔通气管或气管内插管;必要时早期行气管切开术,并按气管切开术后常规护理。

  四、维持营养及体液平衡

  呕吐频繁或昏迷者禁食,由静脉输液维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在急性期应限制液体及钠盐入量,每日输入量不超过1500~2000ml,以10%葡萄糖溶液为主,输入速度要慢而均匀,15~20滴/分钟,以防脑水肿加重。对昏迷时间较长者可用鼻饲。

  五、脱水疗法的护理

  脱水疗法常用于治疗脑水肿,抢救脑疝及呼吸衰竭等危重病人。常用的药物有: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用法是成人每次250ml,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一般15~30分钟注完,每6小时可重复使用,用药后观察尿量。严重心、肾功能不良或血压过低者,禁用脱水疗法。

  六、冬眠疗法护理

  1.冬眠疗法是在使用冬眠药物(常用l号即氯丙嗪、异丙嗪、哌替啶)的基础上,进行物理降温;而停止冬眠降温治疗则必须先撤除物理降温,然后再停止冬眠药物,使自行复温,次序不可颠倒。

  2.冬眠期间不宜翻身或移动体位,以防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同时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若收缩压低于10.7kPa(80mmHg)应停止给药。体温控制在32℃~34℃。

  3.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并加强基础护理。

  七、对症护理和恢复期护理

  对昏迷者应按昏迷进行常规护理。颅底骨折有脑脊液鼻漏、耳漏者,应保持局部清洁。对留置导尿管者,应按持续导尿护理等。恢复期应抓紧训练语言、肢体活动等功能锻炼,可配合理疗。注意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