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护理管理 > 正文

医院感染的分类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按其病原体的来源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

  (一)外源性感染及其控制

  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s),亦称交叉感染(cross infections)或可预防性感染,通常是指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如其他病人、病原携带者,包括医院工作人员及探视者,以及污染的医疗器械、血液制品、病房用物及环境等的医院感染。这类感染通过现代的消毒、灭菌、隔离和屏障护理、无菌技术等措施的应用,基本上能达到有效地预防和控制。

  (二)内源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s)也称自身感染(autogenous infections)或不可预防性感染(确切地讲,称为难预防感染更合适)。引起这类感染的微生物来自病人体内或体表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包括虽从其他病人或周围环境中来的,但已在该病人身上定植(co10ni-zation)的微生物。例如,肠道、口腔、呼吸道、阴道、尿道及皮肤等部位常构成内源性感染的微生物“贮藏库”。但是,当病人健康状况不佳,抵抗力下降或免疫功能受损,以及抗生素的应用等因素,可导致菌群失调或使原有生态平衡失调,菌群移位(易位),从而引发感染。

  针对具有内源性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人,通常采取以下预防原则:①避免扰乱和破坏病人的正常防疫机制;②严格执行合理使用抗生素规定,注意保护正常菌群抗定植的能力,尤其是尽量减少使用广谱抗生素,必要时实施限制使用抗生素制度;③仔细检查和明确病人的潜在病灶(如龋齿、窦炎、胆囊炎等)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等带菌状态,并及时给予适当治疗;④对感染危险指数高的病人,采取保护性隔离和选择性去污染等措施,控制内源性感染的发生条件。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