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见护理诊断
1.低效性呼吸型态 与气道梗阻有关。
2.活动无耐力 与缺氧有关。
3.潜在并发症 心力衰竭与肺循环阻力增加有关。
4.焦虑 与哮喘反复发作有关。
(二)护理措施
1.消除呼吸窘迫,维持气道通畅
(1)用药护理 支气管扩张剂(如拟肾上腺素类、茶碱类及抗胆碱药物),可采用吸入疗法、口服、皮下注射或静脉滴注等方式给药。其中吸入治疗具有用量少、起效快、副作用小等优点,是首选的药物治疗方法。使用时可嘱患儿充分摇匀药物,在按压喷药于咽喉部的同时,然后闭口屏气10s后,用鼻缓缓呼气,最后清水漱口,将获较好效果。
常用的拟肾上腺素类药物有沙丁胺醇(舒喘灵,喘乐宁)、特布他林(舒喘宁)等。副作用主要是心动过速、血压升高、虚弱、恶心、过敏反应及反常的支气管痉挛。
常用茶碱类药物有氨茶碱,副作用主要有胃部不适、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心悸及心律不整等。另外由于氨茶碱的有效浓度与中毒浓度很接近,故宜做血浓度监测,维持在10~15μg/ml水平为最佳血浓度。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是目前治疗哮喘最有效的药物,长期使用可产生众多的副作用,如二重感染、肥胖、高血压等。当患儿出现身体形象改变时要做好心理护理。
(2)吸氧 患儿哮喘时大多有缺氧现象,故应给予氧气吸入,以减少无氧代谢,预防酸中毒。氧气浓度以40%为宜。密切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值,作为治疗效果的评价。
(3)体位采取半坐卧位或坐位以利肺部扩张。另外还可采用体位引流以协助患儿排痰。
2.保证休息 过度的呼吸运动低氧血症使患儿感到极度的疲倦,给患儿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以利于休息,护理操作应尽可能地集中进行。
3.提高活动耐力 协助患儿的日常生活。指导患儿活动,避免情绪激动及紧张的活动。患儿活动前后,监测其呼吸和心率,活动时如有气促、心率加快可给予持续吸氧并给予休息。根据病情逐渐增加活动量。
4.密切观察病情 监测患儿是否有烦躁不安、气喘加剧、心率加快、肝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大及血压变化等情况,警惕心力衰竭及呼吸骤停等合并症的发生。呼吸困难加重时,注意有无呼吸音及哮鸣音的减弱或消失、心率加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