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儿科护理 > 正文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不足导致体内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多见于3岁以下小儿。

  1.活动早期(初期)  多在生后3个月左右起病。早期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易惊、夜啼、多汗。因出汗刺激常摇头擦枕,致枕后环形脱发形成枕秃。骨骼改变不明显,若不适当治疗则发展为激期。

  辅助检查:血钙可正常或稍低,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升高。

  2.活动期(激期)  除有上述神经、精神症状外,主要是骨骼改变。

  (1)骨骼改变:

  1)头部:3~6个月患儿可见颅骨软化,8~9个月以上患儿出现方颅,前囟宽大、闭合延迟、出牙延迟、牙釉质发育差。

  2)胸部:多在第7~10肋骨和肋软骨交界处骨样组织增生呈钝圆形隆起,称肋骨串珠;因肋骨软化,膈肌附着处的肋骨受牵拉内陷,肋外翻,形成肋膈沟(赫氏沟),1岁左右可出现鸡胸或漏斗胸。

  3)四肢:6个月以后小儿腕部和踝部骨骺处膨大形成“手镯、足镯”。走路后下肢可见弯曲形成“O”形或“X”形腿。

  4)严重者有脊柱后突或侧弯畸形及扁平骨盆。

  (2)肌肉关节松弛,坐、立、行运动功能发育缓慢,腹肌张力差,腹部膨隆呈蛙腹。

  (3)重症患儿表情淡漠,语言发育落后,免疫功能低下。

  (4)辅助检查:血钙稍低,血磷明显减低。钙、磷乘积低于正常,碱性磷酸酶增高。X线检查:长骨干骺端膨大,临时钙化带模糊或消失,呈毛刷样、杯口状改变,骨干骨密度减低。

  3.恢复期  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血钙、血磷浓度及碱性磷酸酶水平恢复正常,X线检查骨骼异常明显改善,临时钙化带出现。

  4.后遗症期  多见于3岁以后。仅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