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换药操作法
分三个步骤:①揭除伤口沾污敷料。在做好换药准备后,用手揭去外层敷料,将沾污敷料内面向上放在弯盘中,再用镊子轻轻揭取内层敷料。如分泌物干结粘着,可用盐水湿润后再揭下,以免损伤肉芽组织和新生上皮。②清理伤口,更换引流物。用双手执镊操作法。右手镊子可直接接触伤口,左手镊子专用于从换药碗中夹取无菌物品,递给右手(两镊不可相碰)。先以酒精棉球自内向外消毒伤口周围皮肤两次,然后以盐水棉球轻轻拭去伤口内脓液或分泌物,拭净后根据不同伤口,敷以药物纱布或适当安放引流物(凡士林纱布条,橡皮片或橡皮引流管)。③包敷无菌敷料,,并加固定。盖上无菌干纱布,以胶布粘贴固定,胶布粘贴方向应与肢体或躯体长轴垂直。倘创面广泛、渗液多,可加用棉垫,或关节部位胶布不易固定时须用绷带包扎。
(二)不同伤口处理
伤口一般可分缝合伤口和开放伤口两类。缝合伤口有时放置引流物,多数不放引流,开放伤口分浅平肉芽伤口和深在的脓腔伤口。
1.缝合伤口 无引流的缝合伤口,如无感染现象,可到拆线时更换敷料。拆线时间头面颈部4~5天、四肢l0~12天、其他部位7~8天、减张缝合14天。对于手术中渗血较多或有污染的伤口,伤口内常放置橡皮片或橡皮管引流,如渗血、渗液湿透外层纱布,应随时更换敷料,引流物一般在手术后24~48小时取出,局部以75%乙醇消毒后,更换无菌敷料,倘自觉伤口疼痛或3~4日后尚有发热,应及时检查伤口是否有感染可能。一般手术后2~3天,组织对缝线有反应,针眼可稍有红肿,可用75%乙醇湿敷或红外线照射,使炎症吸收:如见针眼有小水疱,应提前拆去此针缝线。如局部红肿范围大,并触到硬结,甚至波动,应提前拆除缝线,伤口敞开引流,按脓腔伤口护理。
2.脓腔护理 特点是伤口较深,不断有脓液流出,换药时必须注意保持引流通畅,
注意勿将棉球或其他引流物遗留在脓腔中以免造成伤口不愈合。较深的脓腔可用盐水灌洗,脓液吸净后,可用探针帮助置入引流物,应放到接近脓腔底,但不可阻塞太紧。
换药室常用引流物有:橡皮片(浅小脓腔用)、纱布条、凡士林纱布条、橡皮管(深脓腔用)。
3.浅平肉芽创面 特点为伤口浅而有肉芽组织和新生上皮生长,换药时应每日观察肉芽生情况和创缘新生上皮生长趋势。健康肉芽特点是鲜红色、平坦、很少有分泌物、触之易出血。对肉芽组织和新生上皮应加保护,根据创面的变化采取不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