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儿科护理 > 正文

新生儿头颅血肿与护理

  新生儿头颅血肿是由于分娩时新生儿颅骨骨膜下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积留在骨膜下所致。一般难产时容易发生新生儿头颅血肿,如:使用胎头负压吸引器、产钳以及困难剖宫产等手术助娩的新生儿,亦可见于某些自然分娩的宝宝,如:急产等情况。

  新生儿头颅血肿表现为一侧头骨部出现一肿物,有弹性或坚硬,边缘清楚,不超过骨缝线;也可双侧发生,还偶见于后枕骨和前额骨部。它常在出生后数小时甚至数天之内出现并逐渐增大,但当出血达到一定程度时,血肿自身产生一定的压力,从而起到了压迫止血的作用。它不会给宝宝带来任何不良的后遗。除非同时存在颅骨骨折及脑实质的损伤。

  因此,当年轻的爸爸妈妈看到宝宝头顶部鼓起肿包时,请不必惊慌,首先要仔细鉴别一下,是头颅血肿,还是胎头水肿,后者即通常所说的“先锋头”。它往往是由于胎头比妈妈的产道稍大,产程时间长,胎儿头部受产道挤压过久所致,是胎头最先露出的部位的皮下组织水肿,与骨缝无关,界限不清,柔软无弹性,出生时即存在,2~3天后即可消失。

  头颅血肿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可以自行吸收、消失,先由边缘钙化逐渐向中心变硬,然后再慢慢吸收变干。但其时间可因血肿大小的不同、护理是否恰当而长短不一。正常情况下多在两个星期至3个月内吸收。

  家庭护理时,可用云南白药4克加75%的酒精10毫升调匀,外敷患处,可以使血肿尽快消退。应该注意的是,在这段时间里要保持局部皮肤的清洁干燥,洗浴时切忌揉搓,勿经常挤摸。睡觉时避免压迫血肿处。更不应抽出血液,以防感染。一旦出现局部发热红肿、体温增高等化脓感染表现时,应及时送医院处理。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