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内科护理 > 正文

老年高血压的诊断及治疗

  对于血压的分类和标准,目前我国采用的是1999年WHO/ISH制定的国际上通用的诊断标准。据其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就老年人高血压而言,我国的诊断标准是:年龄在60岁以上、血压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超过上述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者称为老年人高血压。根据血压值可将老年人高血压分为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和混合型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两类。

  一、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减轻体重、低盐低钠饮食、戒烟限酒、增加体力活动等,是治疗的基础。

  二、定时定量长期服药。

  1、药物治疗时血压的理想控制应使收缩压<140mmHg,伴有糖尿病时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但应避免将舒张压降得过低。

  2、应用降压药物的原则

  (1)从小剂量开始,减少副作用。

  (2)长效平稳降压。

  (3)血压波动明显的病人,在应用长效控释剂的同时可加用短效快速制剂。

  (4)合理联合用药,提高疗效且减少副作用,增强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

  (5)个体化原则。

  3、推荐降压药物

  (1)利尿剂:老年人对水、钠的处理能力减低,利尿剂能维持心排血量,降低总外周阻力,因此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利尿剂的剂量宜小,常用氢氯噻嗪12.5~25mg/d,并用保钾利尿剂可能较为安全。

  (2)钙通道阻滞剂:对于老年患者有较好的降压疗效,是目前较常用于老年高血压治疗的一类药物,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控释片等,其降压作用平稳且维持时间长,适合老年人血压波动大的特点,并能有效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左心室顺应性和泵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也是目前常用的一类降压药物,特别适用于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患者。其降压起效缓慢,疗效逐渐增强,限制钠盐摄入或联合使用利尿剂可使起效迅速和作用增强。常用药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赖诺普利、雷米普利等。

  (4)另外还有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但β受体阻滞剂对老年人高血压疗效相对较差。

  4、对于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尚需注意以下几点:

  (1)老年高血压患者多有全身动脉硬化,应忌急剧降压和血压大幅度波动,以免影响重要脏器的供血,诱发肾功能不全、心绞痛、心肌梗死及脑血管意外等。

  (2);老年人的心肌收缩力和窦房结功能可能已减弱,应避免单独使用具有抑制心肌收缩力和影响心脏传导系统的降压药物。

  (3)老年人多有肾动脉硬化和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可适当减小降压药物的用量,以免造成药物蓄积和引起毒性反应;对肾脏有损害的降压药物应避免使用。

  (4)老年人自主神经功能较差,应注意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等。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