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内科护理 > 正文

肾病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肾病综合征是一组比较顽固的病症,临床治疗难度很大,最基本的特点是大量尿蛋白,常伴有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临床中称为“三高一低”症状。根据发病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而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原因比较多,常见的有糖尿病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感染及药物等引起的肾病综合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也比较多,有微小病变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膜性肾病等。

  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是:①24小时尿蛋白超过3.5g;②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③水肿;④高脂血症。其中①②项为诊断所必需。不同病理类型的肾病综合征临床特征可不同,除上述典型表现外,还可出现有显微镜下或肉眼血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的表现等。肾病综合征常见的并发症有感染,血栓、栓塞并发症,急性肾衰竭,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等。肾病综合征的诊断包括三个方面:①确诊肾病综合征;②确认病因:必需首先除外继发性病因和遗传性疾病,才能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最好能进行肾活检,作出病理诊断;③判断有无并发症。

  肾病综合征病程较长,容易反复,需坚持长期治疗。治疗方法如下:

  一、一般治疗:

  凡有严重水肿、低蛋白血症者需卧床休息。水肿消失、一般情况好转后,可起床活动。给予正常量1.0g/(Kg.d)的优质蛋白质(富含必需氨基酸的动物蛋白)饮食。热量要保证充分,每日每公斤体重不应少于126-147KJ(30-35Kcal)。尽管患者丢失大量尿蛋白,但由于高蛋白饮食增加肾小球高滤过,可加重蛋白尿并促进肾脏病发展,故目前一般不再主张应用。水肿时应低盐饮食,每天少于3g.为减轻高脂血症,应少进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饮食,如动物油脂,而多吃富含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如植物油、鱼油)及富含可溶性纤维(如燕麦、米糠及豆类)的饮食。水肿严重时应限制入水量。

  二、对症治疗主要包括利尿消肿、减少尿蛋白。

  三、主要治疗:

  主要是激素疗法,常口服泼尼松,有利尿消肿,降低尿蛋白作用。使用原则和方案一般是:1、起始足量:泼尼松1mg/(Kg.d),口服8周,必要是可延长至12周;2、缓慢减药:足量治疗后每周减原用量的10%;3、长期维持:最后以最小有效剂量(每天10mg)作为维持量,再服半年至一年或更长。根据患者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反应,可将其分为“激素敏感型”、“激素依赖型”和“激素抵抗型”三类,各自的进一步治疗措施有所区别。细胞毒药物,如环磷酰胺、氮芥等,可用于“激素依赖型”或“激素抵抗型”的患者,协同激素治疗。环孢素已作为二线药物用于治疗激素及细胞毒药物无效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四、并发症防治:

  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是影响患者疗效和长期预后的重要因素,应积极防治。

  1.通常在激素治疗时无需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一旦发现感染,应及时选用对致病菌敏感、强效且无肾毒性的抗生素积极治疗。严重感染难控制时是否减少或停用激素,应视患者具体情况决定。

  2.血栓及栓塞并发症一般认为,当血浆白蛋白浓度低于20g/L时,提示存在高凝状态,即应开始预防性抗凝治疗。可给予肝素钠皮下注射或服用华法林等药物。

  3.急性肾衰竭对袢利尿剂仍有效者应予以较大剂量,利尿无效,并已达到透析指征者,应给血液透析以维持生命。

  4.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部分降压药均可减少蛋白尿;中药黄芪可明显促进肝的白蛋白合成;降脂药物可选择降胆固醇为主的他汀类或降甘油三酯为主的氯贝丁酯类。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