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生后短时间内,仅有心跳无呼吸的现象称新生儿窒息。
临床表现
根据缺氧程度的不同,分为两种类型:
①青紫型新生儿全身皮肤青紫,但肌张力尚好,心跳强而有力,但较慢,表示缺氧程度轻,预后较好。
②苍白型新生儿全身皮肤苍白,肌张力差,呈瘫痪状态,心跳弱而不规则,表示缺氧程度较重,预后较差。
急救方法
①清除呼吸道内粘液 用吸管吸出呼吸道内粘液,或用纱布缠于小手指上伸入咽喉将粘液抹出。有条件时可行气管内插管,吸出粘液,并给氧及人工呼吸。
②人工呼吸 接生者之口与新生儿口中间垫2~3层纱布,隔纱布将气吹入新生儿口内。吹气完毕后,用手轻压新生儿胸部帮助新生儿将气呼出。这样一吹一压,每分钟不超过16次。吹气时不宜过于用力,以免损伤新生儿肺部。行人工呼吸的同时,可给吸氧。
③物理刺激 用酒精擦背、胸部或用氨水刺激鼻粘膜。
④针灸 取穴人中、十宣、涌泉,强刺激,不留针。灸百会穴。
⑤兴奋呼吸中枢药物 常用药物为25%尼可刹米0.3毫升或1%山梗菜碱0.3毫升,肌注。25%葡萄糖10毫升,维生素C100毫克,尼可刹米125毫克,混合后脐动脉注射。如心跳停止,可用尼可刹米或肾上腺素0.2~0.5毫升,在左侧第4肋间处行心内注射。
⑥保暖 在抢救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暖,可于垫被下放热水袋。
⑦护理 经抢救,呼吸建立后,仍应注意保暖或放于保暖箱内给予吸氧,直至呼吸平稳。尽量少搬动,不要洗澡。采用人工喂乳。每日注射维生素K,并给抗生素预防感染。2~3天后若无特殊情况,则按一般新生儿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