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美国因意外伤害者高达5,200万人,其中10.7万人死亡,40万人永久残废。其中大量的为交通事故。因此,1966年颁布了《公路安全法案》并重视培训现场急救技术队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968年麻省理工学院提议在医学院内建立“急症医疗系”。1970年纽约市分散在各医院的急救车集中管理,司机进行了严格训练,每辆车配备了训练有素、能胜任急救的医务人员。成立了地区性急症医疗体系,全市有了中央通讯指挥站,统一急救呼号,主要承担院外急救。
1972年,美国国会举行了建立急救医学体系的听证会,美国医学会正式承认急诊医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门新学科。
1973年美国总统颁布了关于加强各州、各城市的急救医疗站,建立了完整的急诊医疗体系法案。
同年美国又颁布了《急救医疗系统法》,根据各类医院不同情况,将医院急救分为三级:
综合急救部棗负责地区中心的急救工作。
大型急救部棗承担大规模的急救工作。
一般急救部棗负责一般急救任务。
法国在1781年由拿破化建立了巴黎消防会。1784年赋予该会在出现灾伤时,肩负紧急院外急救任务。1883年巴黎当局又设立了两匹马拉的急救车“医院”,用于急救病人与医院间搬运传染病人。
1921年莫斯科成立了原苏联第一个急救站,到1969年苏联已有急救车13万辆。日本1970年规定急救车标准,每车必须能容纳3名医护人员,5名以上病人,还必须备有47种以上的仪器、药品。
德国急救车的标准,在当代名列前芧.车内装有心电监测、凡肺复苏、外伤处理、静脉输液等装备以及多种药品和敷料等。车内还有灵敏度很高的通讯装置。由于救护车的“标准化”,急救医护人员在车内能为病伤者做各种急救服务。
德国在70年代总结了因交通堵塞,常使急救车从医院不能迅速奔赴现场,人现场又不能及时回到医院的教训。到1980年运用直升收音机运送伤病员,也称“空中救护车”,它具有许多优点,如速度快,随带急救仪器药品齐全。脊柱骨折、脑部伤等危重病人躺在气垫床上,不受震、不受伤害、无痛苦、非常舒服。此事发起是从私人开始的,以后卫生部也相继发展了这一事业,到1980年底已发展到30个直升机救护站,覆盖全国住宿95%,实行50km半径空中救护,要求10分钟赶赴现场,成为世界上空中急救最发达国家。近10年来又出现“轻型救护飞机”,即喷气式救护飞机,速度更快,机内宽大,有病室,医护人员操作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