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急救护理 > 正文

骨折的救治(一)

  突发性事件很容易造成人员伤害——缺腿断臂、浑身青肿、脊椎骨折都有可能发生。断骨应及早检查。骨折伤员的搬移要格外小心。若有更严重伤势急待处理,别急着首先固定伤骨。在搬移前先固定包扎,随后再完成治疗。

  骨折可分为两种类型:外骨折和内骨折。外骨折时断骨可能会刺破皮肤,可能会有明显的伤口,这种情况容易引起病菌感染,使治疗变得更加困难。在夹板固定前要把断骨复位,断肢摆直,这一定很痛,如果伤员已经昏迷,可以直接完成。

  内骨折是指断骨没有刺穿皮肤或裸露在外的病例。触动受伤部位时疼痛会尤为剧烈。

  受到从外部来的强烈冲击所引起的骨骼关节及腱的伤害,外行人是不容易判断究竟是哪一部分遭到破坏。这些伤害大多数是骨折、脱臼、挫伤。其中的复合症状,肉眼看不见或本人都没发现的伤害,有时也会有骨折的现象。严重的骨折也会因休克而引起脑贫血及呕吐。无论任何状况,都要严格遵守下列的注意事项:

  第一,不可搬动伤患。因为患部一定有内出血或淋巴液的渗出现象,如果搬动的话会使患部肿起,并且迟延治愈的时间。

  第二,根据同理,要把患部抬高。进一步冷敷患部也很重要。以上三点是处理初期伤患的三原则。

  万一,非移动不可时,也要先将患部固定,不让它摇动。这时可利用木板及绷带(具有弹性的)来包扎,其实从外表上一看就知道有变化,例如:手脚已朝着不自然的方向弯曲或一方的手臂和脚过长或过短等不协调情形,外行人绝不可以自己之意思修复,因为这样做很可能会让病情恶化。

  如果折断的骨骼刺破皮肤而露出外面时(复杂骨折),就有可能因细菌的感染而并发骨髓炎。因此,需要用清洁的布包杂患部以避免和外界接触,再立刻送医急救。

  一、症状:

  疼痛难忍。

  即使外施轻微压力,也会一触即痛。

  肿胀(内出血进入组织中),随后出现青紫斑或失去血色。

  变形:肢体明显变短,触摸或观察都能感觉到不正常,尤其是与正常肢体相比。

  二、减缓伤痛:

  如果有希望获得医疗帮助,可以简单固定伤肢,留待以后专家治疗。否则,应积极主动地寻求减缓病情的方法,免除伤员发生极其痛苦的肌肉痉挛。

  比照对称的另一肢,将断骨牵引复位,再加以固定包扎,这时需要夹板,可以利用各种材料——滑雪杖、枝条、船篙、浮木、折叠的报纸等等。

  三、固定:

  固定整条断肢。用绳子吊起断臂。为了增加稳定性,在没有夹板的情况下可将伤肢及对称的另一肢一起绑扎。在双肢之间空隙部位填充衬垫,使得伤肢保持合适的位置。在断肢上下及邻近关节之间用柔软结实的材料绑牢扎紧。所有绳结应位于同一边,平结会便于检查伤口。

  按时检查双肢的血液循环是否通畅。

  至于悬吊材料,三角形绷带十分理想——布料、腰带等在紧急时也可使用。不能用绑绳直接捆扎伤口,或者让绳结压住伤肢。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