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细胞癌多发于肺门附近的大支气管,倾向于粘膜下层生长。是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约占原发性肺癌的1/5.癌细胞生长快,侵袭力强,远处转移早,常转移至脑、肝、骨、肾上腺等脏器。周围型小细胞癌为起自三级支气管以下,呼吸性细支气管以上的小细胞癌。
小细胞癌男性多发于女性,按发病部位看周围型小细胞癌较中心型少。对于周围型小细胞癌来说,由于早期瘤体较小,边缘不清,诊断困难,易误诊,要与结核瘤或其他良性肺肿瘤相鉴别。肺小细胞癌较其他类型肺癌来说,诊断前的症状期短,确诊后的生存期亦短,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生物学行为恶劣,预后凶险。周围型小细胞癌相对于中心型小细胞癌来说病变部位不靠近肺门,因此在周围型小细胞癌的治疗中手术切除困难相对较小。但由于周围型小细胞癌诊断前症状期短,早期即发生血行转移,确诊时多已发生扩散而处于广泛期,手术切除几率较低。周围型小细胞癌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多种治疗措施的联合有序应用。对于诊断明确的局限期周围型小细胞癌,术前化疗、根治性手术、术后化疗或放化疗的联合有序应用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肺小细胞癌对化疗药物和放射治疗都有高度反应性,故放化疗为肺小细胞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于周围型小细胞癌的治疗来说,目前国际标准治疗以化疗为主放疗为辅,放疗可消灭局部的亚临床病灶,化疗可消灭微小转移灶,二者相辅相成,近期疗效较好,单纯放疗或化疗效果不及综合治疗。但由于放疗和化疗都常常伴随有强烈的毒副作用和并发症,因此在周围型小细胞癌的治疗中常配合中医疗法以减轻副反应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医中药在周围型小细胞癌的治疗中的作用。中医和西医对肺癌的分类方法不同,中医主要从临床症型出发,将肺癌分为肺郁痰瘀、脾虚痰湿、阴虚痰热、气阴两虚四种证型。其治疗肺癌最为突出的优势是整体治疗,调节气血、阴阳、脏腑功能使其处于平衡。且中医不以损伤人体正常组织和细胞为代价,而能达到抑制和杀死癌细胞的作用。从远期疗效着手扶正固本,既可以提高免疫功能又可以达到抑制肿瘤的转移和复发,安全可靠。周围型小细胞癌的恶化程度较高,放疗化疗的副作用较大,应用中医中药辅助治疗,一方面能够协同抑制癌细胞,一方面能够减轻副反应症状,临床疗效确切。中国中医科学院的朴炳奎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与总结,研究出的益肺清化颗粒便是本着“抑制肿瘤,扶助正气”的中医思想,经过现代制剂工艺改进而成的,在临床上取得了可喜的疗效。
总的来说,周围型小细胞癌的治疗要以多种措施的联合应用为基础,根据不同病理情况,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