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五官科护理 > 正文

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又称慢性卡他性中耳炎、慢性浆液性中耳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胶耳。

  病因及危险因素

  急性炎症未得到及时妥善治疗,或鼻及鼻咽部病灶的存在,使炎症反复急性发作,均可导致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常因鼓室内积液机化而致鼓膜与鼓室内侧壁粘连,或听骨链关节僵直,此则称为中耳粘连症。

  症状表现

  1.耳聋常因反复急性发作,听力时好时坏,渐进加重。初可为传导性,继可为混合性,早期亦可有“自声增强”现象。

  2.耳鸣耳鸣常使病人甚感苦恼,初可为低音调,晚期可为高音调(如蝉鸣),但无一定规律。

  检查时可见鼓膜混浊、肥厚、变薄或有钙质沉着斑块。‘锤骨柄向后上移位呈“假短”现象,短突显著突出,光锥变形、散乱或消失。用鼓气耳镜检查鼓膜活动度情况,可见鼓膜活动不良或不能。

  治疗方法

  1.早期清除鼻、咽部病灶,可收到一定效果。

  2.行鼓膜按摩术或反复行咽鼓管吹张术,有助于改善听力。

  3.对早期病例,可行皮质类固醇及酶制剂治疗,常可收到改善听力之效。其法为:强的松5mg,口服,每日3次,γ-糜蛋白酶针剂5mg,肌肉注射,—日1次、7d为一疗程。

  4.手术治疗。切开鼓膜,置留通气管,或行中耳成形手术,均可改善听力。

  5.听力损失严重者,可佩带助听器。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