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中医护理 > 正文

六经辨证:厥阴病

  厥阴病证是外感热病的最后阶段。病至厥阴阶段,邪正斗争的形势十分复杂,既可以是邪盛正衰,也可能是正胜邪退,病邪寒热夹杂,错综复杂,病变部位以肝肾为主,临床表现以寒热错杂、厥热胜复为特征。厥阴病主要可分以下几种类型。

  厥热胜复证:本证是外感热病后期阴阳胜复所致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手足厥冷与发热交替出现,既可以先出现手足厥冷,然后再出现发热,也可以先见发热,然后再见手足厥冷,同时伴有烦躁、脉沉等症状。

  病机分析:本证以阴阳胜复邪正斗争为特征。阳气虚阴邪盛则手足厥冷,阳气恢复抗邪则发热,手足厥冷与发热交替出现反映了邪正斗争的形势。若先手足厥冷后发热,为邪退正胜,预后好;若先发热后手足逆冷,为邪盛正虚,预后差。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单纯的寒厥证相辨别。寒厥证为阳虚阴盛,表现为一派阴寒之象,一般无热性症状。本证为厥热交替出现,有发热等临床表现。

  辨证注意点:抓住手足厥冷与发热交替出现的特征。

  寒热错杂证:本证是寒热错杂汽机逆乱所致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病机分析:本证以寒热错杂为特征。热邪伤津,则口渴欲饮水(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为热邪停留于上,气机不畅上逆所致;寒邪停留于下,脾胃运化失司测饥而不欲食;脾胃虚寒,蛔上入其膈,故食则吐蛔。故本证为上热下寒,寒热夹杂之证。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脾胃寒热夹杂、升降失司证相辨别,两者均有气机逆乱及不欲食等症状。

  但脾胃寒热夹杂、升降失司证,病变部位在脾胃,以呕吐下利为主症。本证为上热下寒,以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等为主症。

  辨证注意点:本证为寒热错杂证,以上热下寒为特征。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