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链球菌感染引起典型的急性肾小球肾炎外,很多细菌、病毒、真菌和原虫感染也可引起肾小球疾病。发病机制包括肾脏细胞的直接感染;病原体产生的毒素;免疫介导机制,如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慢性感染引起的继发性淀粉样变。
感染伴发的肾小球疾病可有多种病理类型和不同的临床表现,且一种疾病可导致不同的肾脏病理改变。①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以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最为常见和典型,其他尚见于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脏器脓肿、伤寒、梅毒、钩端螺旋体病、弓形体病、恶性疟疾、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埃柯病毒和柯萨奇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HBV、HCV)感染。②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可见于分流性肾炎(脑积水患者作脑室一心房分流术后,分流部位感染并引起肾小球肾炎)、脏器脓肿、HBV和HCV感染、恶性疟疾、血吸虫病。③膜性肾病。见于HBV和HCV感染、梅毒、血吸虫病。④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可见于HIV感染、血吸虫病等。另外,任何慢性感染均可引起肾淀粉样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