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
1.病毒体的基本结构由 和 构成,又称 。
【答案】核心,衣壳,核衣壳
2.肝炎病毒中,经由粪一口途径传播的有 和 。
【答案】甲型(HAV),戊性(HEV)
3.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包括 、 和 。
【答案】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
4.无菌室空气消毒常采用 法。
【答案】紫外线消毒
5.抗原提呈细胞主要有 、 和 等。
【答案】APC,树突状细胞,朗罕细胞
6.正常菌群在 、 和 条件下可转化为条件致病菌。
【答案】机体抵抗力降低,苗群寄居部位改变,菌群失调
7.经革兰染色后,被染成紫色的为 菌,而被染成红色的为 菌。
【答案】G+,G-
8.最常引起脓毒血症的化脓性球菌是 。
【答案】金黄色葡萄球菌
9.CD4+T细胞识别抗原受 分子限制;CD8+T细胞识别抗原受 分子限制。
【答案】MHC-Ⅱ,MHC-1
二、A型选择题
1.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共有的毒素是( )
A.溶血毒素
B.致热外毒素
C剥脱性毒素
D.杀白细胞素
E.肠毒素
【答案】A
2.了细胞主要位于外周淋巴组织中的( )
A.淋巴小结
B.脾小结
C.红髓
D.白髓
E.中央动脉周围弥漫淋巴组织
【答案】E
3.正常人体无菌的部位是( )
A.外耳道
B.小肠
C.胆囊
D.眼结膜
E.尿道口
【答案】C
4.补体经典途径激活的顺序是( )
A.C123456789
B.C124536789
C.C142356789
D.C124356789
E.C356789
【答案】C
5.半抗原( )
A只有与载体结合后才能和相应抗体结合
B.是大分子物质
C.通常是多肽
D.本身无免疫原性
E.仅能刺激B淋巴细胞
【答案】D
6.下列细菌中,繁殖速度最慢的细菌是( )
A.链球菌
B.大肠杆菌
C.破伤风杆菌
D.葡萄球菌
E.结核杆菌
【答案】E
7.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1e是( )
A.IgG
B.IgM
C.IgA
D.IgD
E.lgE
【答案】C
9.青霉素、头孢霉素导致细菌死亡的机制是( )
A.破坏磷壁酸
B.裂解粘肽的聚糖骨架
C损伤细胞膜
D.干扰核糖体抑制菌体蛋白合成
E.抑制粘肽四肽侧链与五肽桥链的联结
【答案】E
10.与Tc细胞表面CD8分子结合的部位是( )
AMH&I类分子轻链
B.MHC-Ⅱ类分子0191功能区
C.MHC-n类分子e2p2功能区
D.MHC-I类分子重链ala2功能区
E.MHC-I类分子重链3功能区
【答案】E
11.卡介苗是( )
A.经甲醛处理后的人型结核杆菌
B.保持抗原性的人型结核杆菌
C.发生了抗原变异的牛型结核杆菌
D.保持免疫原性的减毒牛型结核杆菌
E.保持免疫原性的减毒人型结核杆菌
【答案】D
12.细菌致病性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 )
A.基本结构
B.特殊结构
C.分解代谢产物
D.侵袭力和毒素
E.侵入机体的部位
【答案】D
13.紫外线杀菌的原理是( )
A.破坏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结构
B.使苗体蛋白变形凝固
C.破坏DNA结构
D.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
E.与细菌核蛋白结合
【答案】C
14.以神经毒素致病的细菌是( )
A伤寒杆菌
B.霍乱杆菌
C.肉毒杆菌
D.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E.脑膜炎球菌
【答案】C
15.对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生来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
B.生来就有
C.与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D.对侵入的病原菌最先发挥作用
E.对某种细菌感染针对性强
【答案】E
16.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产生的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症状,称为( )
A.毒血症
B.菌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
E.病毒血症
【答案】C
17.破伤风特异性治疗可应用( )
A.抗生索
B.抗毒素
C.类毒素
D细菌素
E.破伤风菌苗
【答案】B
18.细胞表面特有的标志是( )
A.E受体
B.PHA受体
C.C3b受体
D.抗原受体Smlg
E.抗原受体TCR
【答案】D
19.与衣壳生物学意义无关的是( )
A保护病毒核酸
B.介导病毒体吸附易感细胞受体
C.构成病毒特异性抗原
D.本身具有传染性
E.病毒分类、鉴定的依据
【答案】D
20.下列病毒病哪种易发生潜伏感染( )
A.乙型脑炎
B.乙型肝炎
C.流感
D.水痘
E.脊髓灰质炎
【答案】D
21.通过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是( )
A森林脑炎病毒
B.风疹病毒
C.乙型脑炎病毒
D.汉坦病毒
E.狂犬病毒
【答案】C
22.质粒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
A.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B.能在胞浆中自行复制
C.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结构
D.可与某些细菌的耐药性有关
E.可以丢失
【答案】D
23.可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不包括( )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肉毒杆菌
C.沙门菌
D.白喉杆菌
E.产气荚膜杆菌
【答案】D
24.B细胞表面标志中不包括( )
AEB病毒受体
B.MHC-n类分子
C.MHC-I类分子
D.CR
E.CD3分子
【答案】E
25.抗原提呈细胞中不包括( )
A.朗罕细胞
B.巨噬细胞
C.树突状细胞
D.并指状细胞
E.中性粒细胞
【答案】E
26.支原体与L型细菌的区别是前者( )
A.无细胞壁
B.多形态性
C.可通过细菌滤器
D.依靠顶端结构吸附细胞
E.对抗生素不敏感
【答案】D
27.毒性作用最强的外毒素是( ),
A.破伤风痉挛毒素
B.白喉外毒素
C.霍乱肠毒素
D.肉毒毒肃
E.金葡菌肠毒素
【答案】D
28.人类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
A.骨髓
B.胸腺
C.腔上囊
D.淋巴结
E.脾
【答案】A
29.可高度传染乙型肝炎的血液中含( )
AHBsAg、HBcAg、HBeAg
B.HBsAg、抗HBe、抗HBe
C.HBsAg、抗HBs、HBeAg
D.HBsAg、抗HBc、HBeAg
E.HBeAg、抗HBs、抗HBo
【答案】D
30.细胞表面特有的标志是( )
A.CD3
B.CD2
C.CD4
D.TCR
E.CD8
【答案】C
三、名词解释
1.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免疫球蛋白。
2.单克隆抗体:通常指一株B淋巴细胞杂交瘤增生而形成的单一克隆细胞所产生的一种高度均一、高度专一性的抗体。
3.菌毛:某些细菌菌体表面由蛋白质构成的极其纤细的丝状物,按功能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普通菌毛是细菌的粘附结构,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性菌毛是细菌传递遗传物质的结构。
4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由双股环状DNA构成,控制细菌非生命必须性状。如控制性菌毛的F质粒,控制耐药性的R质粒,控制毒力的Vi质粒等。
5.病毒体;结构完整并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即病毒在细胞内进行复制增殖后释放到细胞外的、可短暂独立生存并可感染新的细胞的病毒颗粒。
四、问答
l.简述致病菌引起的常见的四种全身感染,并各举出一种引起此感染的常见病原菌。
(1)毒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组织中生长繁殖后,病原菌本身不入侵血流,只有其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流,到达易感的组织细胞,引起特殊的中毒症状。引起毒血症的病原菌常见的有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
(2)菌血症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液中生长繁殖,只是一时性或间断性经过血流,到达体内适宜的组织器官后在生长繁殖而致病。例如伤寒病早期的菌血症。
(3)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鼠疫杆菌、炭疽杆菌可引起败血症。
(4)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到其他组织器官(肝、肺、肾),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脓毒血症。
2.简述病毒在宿主体内的播散方式。
(1)局部播散:病毒仅在入侵局部的细胞与细胞间扩散,引起局部感染。如流感病毒、轮状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等。
(2)血液播散:麻疹病毒可先在入侵局部的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内增殖,然后进入血液在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中增殖,再次释放入血并随血流播散到全身皮肤粘膜。脊髓灰质炎病毒也经两次病毒血症到达中枢神经系统。腮腺炎病毒经一次病毒血症后到达靶器官腮腺。
(3)神经播散;如狂犬病毒从咬伤部位的肌肉神经接头处,沿神经轴突到达中枢神经系统。疱疹病毒可潜伏在神经节内,复发时沿传出神经纤维播散到体表皮肤粘膜细胞。
3.简述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答:(1)溶菌和溶细胞:细菌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在细菌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物,造成细菌溶解。
(2)促进中和及溶解病毒:病毒和相应抗体结合后可激活补体,阻止病毒对易感细胞的吸附,此作用称为中和作用。
(3)调理和免疫粘附;补体裂解产物C3b/C4b的N端与细菌等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C端与表面具有相应补体受体(CRl)的吞噬细胞结合,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即调理作用;若与表面具有CRI的红细胞、血小板结合,形成较大聚合物利于吞噬细胞吞噬,此即免疫粘附作用。
(4)炎症介质作用;补体裂解产物C4a、C2a、C3a、C5a分别具有炎症介质作用,可引起机体的炎症反应,一方面可促进对病原微生物的清除,另一方面也造成组织损伤或超敏反应。炎症介质作用主要表现为激肽样作用、过敏毒素作用和趋化作用。
<来源于网络,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