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执业医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正常心尖搏动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心脏收缩时,左心室前壁在收缩早期撞击心前区胸壁,使相应部位肋问组织向外搏动,称为心尖搏动。

  1.正常心尖搏动  坐位时,心尖搏动一般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1.0 cm处,距正中线约7.0~9.0 cm,搏动范围直径约2.0~2.5 cm.体胖者或女性乳房垂悬时不易看见。

  2.位置的变化某些生理或病理情况下可影响心尖搏动的位置。除了心脏的原因外,某些心外因素也可使心尖搏动的位置发生变化。

  (1)影响心尖搏动位置的生理因素

  1)体型:超力型者心脏呈横位,心尖搏动可向上外移至第四肋间;无力型者心脏呈垂悬位,心尖搏动可向下内移至第六肋间。

  2)年龄:婴儿及儿童的心脏呈横位,心脏体积与胸廓容积之比较成年人大,因此心尖搏动的位置可在第四肋问左锁骨中线偏外处。

  3)体位:卧位时膈的位置较坐位稍高,心尖搏动的位置亦可稍高;右侧卧位时,心尖搏动可向右移1.0~2.5cm;左侧卧位时,心尖搏动则左移2一3cm.相反,侧卧位时心尖搏动位置若无变动,提示胸腔内可能有病变,如粘连性心包胸膜炎。

  4)呼吸:深吸气时膈下降,心尖搏动可下移至第六肋间;深呼气时膈上升,心尖搏动则上移。

  5)妊娠:妊娠时膈升高,心脏呈横位,心尖搏动向上移位。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