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白内障是导致老年人失明及视力减退的主因,多见于50岁以后,发病率随着年纪的增长而增加,有统计表明,在65~75岁人口中为50%,在75岁以上为80%。
老年性白内障的病因是多重因素的,一般认为与晶状体本身老化有关。晶状体随年纪增长,重量及厚度会增加,但调节能力却降低,化学成分的改变造成晶体蛋白的变性,造成了晶状体的混浊。
传统的手术方法只能等待白内障成熟后方可手术治疗。许多患者只能在等待白内障“成熟”的过程中,长期忍受低视力痛苦的煎熬,有些白内障患者从发生到发展成熟甚至需要10~20年以上的时间。现在有了超声乳化技术,这些情况将大大改变。老年性白内障的病因目前不十分明确,据保健专家长期研究和临床实践,以下几招对预防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较为有效:
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 人眼睛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血液中高。随着年龄增长,营养吸收功能与代谢机能逐渐减退,晶状体营养不良,维生素C含量明显下降,久而久之引起晶状体变性,导致白内障发生。维生素C还能减弱光线和氧对晶状体的损害,具有防止老年性白内障形成的作用。
预防脱水 老年人在发生脱水情况下,体内液体正常代谢紊乱,就会产生一些异常的化学物质,损害晶状体,导致白内障发生;而对已有白内障的患者,脱水可使病情加剧。因此,一旦遇到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呕吐,或在高温条件下大量出汗,都应及时补充液体。一般情况下,只需喝白开水、茶水即可。
戴深色眼镜 眼睛受太阳紫外线照射时间愈长,患白内障的可能性越大。研究指出,外出时戴深色眼镜,可使眼睛受到的紫外线照射减少。60岁以后视力下降的老年人,如戴上黄褐色太阳镜,就可防止视力进一步减退和预防白内障的发生。
适当服用阿司匹林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体内氨基酸水平往往较高,其中色氨酸是惟一能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氨基酸。色氨酸及其代谢产物与晶体蛋白结合变为棕黄色物质在晶状体内沉积,形成白内障。而阿司匹林可与色氨酸竞争,与晶体蛋白结合,从而使晶状体内色氨酸水平下降。研究还认为,阿司匹林也有减慢白内障病程进展的作用,但该药对胃粘膜刺激性较大,故应饭后服用。
如果得了老年性白内障应及时治疗:
早期可用药物治疗 早期白内障可用以下几类药物治疗以改善症状:①辅助营养类药,如利眼明等。②局部滴卡他林、法克林、白内停、治障宁等眼药水。③抗氧化损伤药物,如谷光甘肽、硫拉、超氧化物岐化酶等。④其他类,如腮腺素、仙诺特、视明露等。⑤因病程长达数年或十几年,汤药口服不便,可服石斛明目丸、明目地黄丸、障眼明、复明片等。
手术治疗 白内障从根本上解决的惟一办法就是手术。不过,最重要的手术条件仍取决于病人生活、工作和个人特别需要。从事设计、会计、电脑、驾驶,要求较精细的工作,当你的视力低于0.5时,就可以提早手术,以减轻工作的不便和心理上的障碍。
白内障的手术方法有多种,超声乳化术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是目前最理想方法,手术中只需在角巩膜缘切一个3毫米的小切口,将超声乳化头伸入前房,把混浊的晶状体通过超声波的超声力量将其乳化吸出,再植入一个完整的人工晶状体,手术只需20分钟,病人无任何痛苦,术后视力恢复快,不必绝对的卧床休息,也可不必住院。
当然手术后的适应期也十分重要。在术后的一段时间里,开刀的眼睛在复原期间完全依赖另一只眼睛,术后初期常会觉得不舒服。
白内障术后一段时间里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按医生要求点眼药,并尽量避免感染或其他无谓的并发症;阅读时间不宜过长,适可而止;睡觉时不得偏向术眼一侧;避免弯腰拿东西或低头穿鞋;未经医生许可,不得洗头,切忌揉眼睛;试着多做一些不太繁重的工作;不定时到医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