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内科护理 > 正文

失眠的治疗目标

  失眠的治疗目标

  一、帮助失眠者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和正确的睡眠认知功能,使他们学会控制及纠正各种影响睡眠的行为与认知因素,改变和消除导致睡眠紊乱慢性化的持续性因素。

  据调查,大部分失眠患者或多或少都存在不良睡眠卫生,如把卧室当作工作和生活的场所、开灯睡觉等。不良睡眠卫生会破坏睡眠的正常节律,形成对睡眠的错误观念,引起不必要的睡前兴奋,从而导致睡眠模式的紊乱,引起失眠。

  因此帮助患者分析与寻找不良睡眠卫生产生的原因,并用科学依据进行纠正,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是治疗失眠的首要目标。临床实践证明,许多慢性失眠患者通过改善睡眠卫生,失眠问题就能够获得解决或得到改善,并有相当良好的预后。

  二、帮助患者建立符合其自身生理需要,较“正常”的睡眠模式,恢复正常的睡眠结构,摆脱失眠的困扰。如:

  ㈠定时休息,准时上床,准时起床。无论前晚何时入睡,次日都应准时起床。

  ㈡床铺应该舒适、干净、柔软度适中,卧室安静、光线与温度适当。

  ㈢床是用来睡眠和休息的地方,不提倡在床上读书(休闲类除外)思考工作。

  ㈣每天规则的运动有助于睡眠,但不要在傍晚以后运动,尤其是在睡眠前2小时,否则反而会影响睡眠。

  ㈤不要在傍晚以后喝酒、咖啡、茶及抽烟;也尽量避免在白天使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来提神。

  ㈥不要在睡前大吃大喝,但喝一杯热牛奶能够助眠。

  ㈦如果上床20分钟后仍然睡不着,可起来做些单调重复的事情,等有睡意时再上床睡觉。

  ㈧睡不着时不要经常看时钟,也不要懊恼或有挫折感,应放松并确信自己最后一定能睡着。

  ㈨如果存在失眠,尽量不要午睡,或仅小睡30分钟。以免白天多睡而扰乱了夜间的睡眠节律。

  ㈩尽量不要长期使用安眠药,如有需要,应间断服用,原则上每星期不要超过4次。

  三、对于比较严重的失眠患者则需使用药物治疗。在处方前尽可能了解过去使用安眠药的情况,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证,做到用药剂量的个体化,尽量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及时评估疗效,调整药物剂量,用药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3~4周,否则容易出现疗效下降或产生依赖性。在取得较好疗效后药物要逐渐减量,最终达到停药的目标。

  四、对伴随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的失眠者,要明确失眠的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同时帮助失眠者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和正确地睡眠认知功能,重建正常睡眠模式,恢复正常的睡眠结构,摆脱失眠的困扰。必须使用安眠药时,要特别注意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能出现的协同作用,防止出现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协同抑制作用。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