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累的部位,椎管狭窄可分为局限性和广泛性。局限性狭窄者,仅一个节段或一个节段的一部分狭窄;广泛性则为2节段以上的狭窄。局限性又可分为:中央管型、侧隐窝型及神经根型狭窄。
按病因分类,将椎管狭窄分为先天性及继发性狭窄2种。先天性椎管狭窄,椎管前后径的狭窄比横径改变明显,椎弓根缩短,狭窄累及关节很多。继发性椎管狭窄,常由于脊椎退行性改变、手术、外伤、脊椎脱位等引起。其他一些病变,如畸形性骨炎、氯中毒、脊柱后突崎形、脊椎侧弯畸彤、后纵韧带肥厚或骨化以及黄韧带骨化等,亦可引椎管狭窄。
椎臂狭窄由于病因不同,病理改变亦各异。但绝大多数由于退行性改变所致。退行性椎管狭窄系椎间盘、纤维环、关节突和韧带退变、老化而致,它的退变起始于椎间盘、椎间盘膨出突入椎管、椎间盘高度下降,椎间隙狭窄,相应的小关节移位,发生骨性关节炎,致使增生肥大,小关节内聚,继而脊椎退行性滑脱,脊柱不稳定。椎体前方或后方骨赘形成足造成椎管狭窄的软组织因素。依据椎管狭窄的骨性因索,由于脊柱不稳定,位于椎管内维持脊柱稳定的黄韧带和后纵韧带肥厚增生,更减少了椎管容积。在动态下的某种位置韧带折皱突向椎管,构成椎管狭窄的软组织因素。依据椎管狭窄的不同部位,又可分为以下3种。
1.中央型狭窄 主要由于椎板和黄韧带增生肥厚厦椎间盘退变或伴有椎间盘突出所致。
2.侧隐窝型狭窄 侧隐窝正常成人前后宽度一般在5mm以上,如果小于2~3mm,临床上有症状者,可以肯定诊断。另外,还可见有上关节突增生、骨赘形成、椎管呈三叶形改变等。
3.椎间孔狭窄 椎间孔狭窄在脊髓造影时不能看到,标准的CT扫描横切面上可以提示椎间孔狭窄。
治疗原则
1.对症状轻又无特殊体征者,应先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腰肌锻炼以利椎管静脉回流;做骨盆或重力牵引,可扩大椎管容积;抗炎止痛,以稳定病情为主。
2.本症的有效治疗为手术椎板减压,解除对马尾神经的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