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20周以后,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之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胎盘早剥(placenta abruption)。是导致妊娠晚期出血的一种并发症,起病急,发展快,可引起出血,感染,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肾功能衰竭和胎儿缺氧窒息而死亡。
胎盘早剥多发生于患有血管病变如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导致底蜕膜破裂和底蜕膜层血肿形成,胎盘发生剥离。剥离面起自中央,血液外流受阻,只有内出血者,称隐性出血。剥离面起自胎盘边缘,出血大部分向外流出,称显性出血。胎盘后血肿渐增大,血液从胎盘边缘向宫口外流出,既有显性出血又有隐性出血为混合性出血(图2-2)。偶有出血穿破羊膜溢于羊水中,可形成血性羊水。内出血时,胎盘与宫壁间压力增大,使血液浸入子宫肌层,引起肌纤维分离、断裂、变性,子宫表面呈紫色瘀斑,称子宫胎盘卒中。胎盘早剥时,组织受损,特别是胎死宫内者,可并发DIC.患者主要表现为突发性持续性腹痛、腹胀、阴道出血,根据胎盘剥离面积的大小,分为轻者与重者。
胎盘早剥的处理原则为:及时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争取在及早结束分娩。轻者,估计短时间内能分娩者,行人工破膜阴道分娩;重者,短时间内不能分娩者,均行剖宫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