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后,母体为了适应胎儿的发育生长全身各系统均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以适应不断增加的生理负担的需要,并持续整个妊娠期。同时妊娠期胎儿的生长发育和母体的生理改变,会引起妊娠期妇女的心理变化,这些心理变化又可以影响胎儿及母亲的生理状态。
血液、心血管系统
1.血液 血容量从妊娠早期开始增加,妊娠中期增加最快,此后增加速度较慢。至妊娠32~34周达高峰,维持此水平至分娩。血容量妊娠期平均增加30%~45%,其中血浆增加40%,红细胞增加20%,形成血液稀释,因此孕妇血红蛋白轻度降低,称为生理性贫血。但是红细胞降至3.5xl012/L以下,血红蛋血降至100g/L以下,则为病理性贫血。妊娠晚期白细胞可增至(10×109~15×109) 妊娠期血沉加快。凝血因子增加,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2.心脏 由于血容量和新陈代谢的增加,以及胎盘血循环的建立,母体心脏负担明显增加,心率每分钟增加10~15次。心搏量增加3%.由于子宫增大,隔肌上升,心脏移位,使大血管轻度扭曲,在心尖部及肺动脉区可听到柔软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
3.血压与静脉压 正常妊娠时收缩压无明显变化,但由于周围血管阻力降低舒张压轻度下降。由于妊娠后回流到下腔静脉的血量增加及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回流,下肢静脉压明显上升并容易出现下肢、外阴的静脉曲张和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