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妇产科护理 > 正文

胎头特征

  胎头是胎体的最大部分,也是通过产道最困难的部分。所以必须熟悉 胎儿头颅的结构及其特征。胎儿头颅是由2块额骨、顶骨、颞骨及1块枕骨构成。颅骨之间的缝隙称为颅缝,缝与缝汇合处的空隙称囟门。

  1.颅缝 两顶骨之间为矢状缝,顶骨与额骨之间为冠状缝;顶骨与枕骨之间为人字缝,两额骨之间为额缝;颞骨与顶骨之间为颞缝。

  2.囟门由矢状缝、冠状缝及额缝汇合而成,呈菱形,位于胎头前方称前囟门或大囟门。由矢状缝与人字缝汇合而成,呈三角形,位于胎头后方称后囟门或小囟门。 胎头的颅缝与囟门有一定的可塑性,在分娩时颅骨在产道受压时,颅缝、囟门可变窄至颅骨发生轻度重叠,使胎头缩小以适应产道有利胎头娩出。此外,临床上常用矢状缝和前、后囟门作为确定胎方位的标志。

  3.胎头径线与分娩有关的径线如下:

  (1)枕下前囟径  从前囟门中央至枕骨隆突下方的距离,平均9.5cm.

  (2)枕额径  从鼻根至枕骨隆突的距离,平均11.3cm.

  (3)枕颏径  从颏骨下方至后囟门顶部的距离,平均13.3cm.

  (4)双顶径  为两顶骨隆突间的距离,平均9.3cm.

  正常分娩时胎头以最小径线适应骨盆各平面,有利于胎头娩出。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