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妇产科护理 > 正文

产后出血疾病概要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者,称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可分为三个时期,即胎儿娩出至胎盘娩出,胎盘娩出后2小时,产后2~24小时。产后出血多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产后出血发病急,来势猛,短期内大量出血可致休克,如抢救不及时,危及生命,由于失血继发肾功能衰竭,贫血抗病力差,易并发产褥感染。如失血严重可使垂体缺血,完全或部分组织坏死,导致垂体前叶功能低下,严重影响妇女健康。产后出血可由软产道的撕裂、胎盘滞留,子宫收缩乏力和凝血功能障碍四种原因引起。前两种原因常于胎儿娩出后出血,后两种常于胎盘娩出后出血。

  1.软产道裂伤 胎儿娩出过程中,当软产道与胎儿大小不相适应,或胎儿娩出过快,或接生时会阴保护不当不及时。可有阴道的裂伤或子宫颈的裂伤,甚至延及子宫下段或阴道穹窿。胎儿娩出后立即出现持续性出血,色鲜红而子宫收缩良好。

  2、胎盘滞留 胎儿娩出后30min,胎盘尚未娩出者,称胎盘滞留。胎盘滞留可分以下几类:

  (1)胎盘剥离不全 多见于子宫收缩乏力或第三产程处理不当、过早、过度揉挤子官,牵拉脐带所致。

  (2)胎盘剥离后滞留 多因膀胱充盈和子宫收缩乏力,腹肌收缩不良所致。

  (3)胎盘嵌顿 多因子宫收缩剂使用不当或粗暴按压子官,导致子宫收缩不协调,发生环形狭窄,妨碍胎盘排出。

  (4)胎盘粘连 因蜕膜发育不良或有炎症,胎盘粘连于子宫壁上不能自行剥离。

  (5)胎盘植入 胎盘绒毛因子宫蜕膜发育不良或缺如,而植入于子宫肌层内。

  胎盘的粘连和植入分为完全性与不完全性,前者无胎盘剥离面出血,后者胎盘血窦开放,可引发大出血。

  (6)胎盘残留 因部分胎盘小叶或胎膜残留在官腔内可影响子宫收缩,引起产后出血。

  3、子宫收缩乏力 是最主要的原因,占产后出血的70%~75%。引起子宫收缩乏力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全身因素

  ①产程延长,产妇体力消耗过度,是产后宫缩乏力原因之一。

  ②临产后镇静剂使用过多,或硫酸镁的使用,麻醉过深都可使于宫收缩乏力。

  ③全身慢性疾病,营养不良,贫血等。

  ④精神过度紧张,引起交感神经亢进,抑制子宫收缩。

  (2)局部因素

  ①子宫过度膨胀,如巨大儿、双胎、羊水过多等,导致肌纤维过度伸展。

  ②子宫肌纤维退行性变,如多产,子宫有过感染史,使子宫肌纤维失去弹性。

  ③子宫肌水肿及渗血,如严重贫血、妊高征、子宫胎盘卒中。

  ④子宫发育不良,子宫畸形或子宫肌壁间肌瘤妨碍正常收缩作用。

  ⑤前置胎盘时,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子宫肌收缩力差,血窦不易关闭。⑥粗暴的手术刺激,膀胱、直肠的充盈,影响子宫收缩。

  4、凝血功能障碍 临床上虽少见,但后果严重。

  (1)产妇本身有出血性疾病、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肝病,重症病毒性肝炎。

  (2)由产科原因引起的疾病,如重症妊高征,死胎胎盘滞留过久,羊水栓塞,重症胎盘早期剥离等。退化坏死的胎盘、蜕膜和羊水均含有凝血活酶,进入母体循环,激活凝血系统引起D1C,使母血循环中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及其他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发生难以控制的产后出血。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