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内科护理 > 正文

老年人失眠的自我调理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之1.老年人由于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减弱和兴奋过程增强而容易出现失眠,其表现特点为:易入睡,但极易醒,不易再睡。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心理因素,如思虑过多,持续、强烈的精神创伤等;环境因素,如噪音、灰尘的刺激、睡眠习惯的改变等;身体因素,各种疾病的不良刺激,如疼痛、咳嗽、瘙痒、烦渴、尿频等;不良的卫生习惯,如睡前看惊险小说、喝浓茶、看戏、打扑克、聊天等,干扰了正常的睡眠节奏,也可导致失眠;服用某些药物的影响。

  老人偶尔失眠并不影响健康,无需处理。如果夜间睡眠时间经常少于4~5小时,清晨起床后出现头昏脑胀、精神萎靡、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时,就应治疗。医治失眠最积极的办法是自我调理,必要时才可适当使用药物。自我调理的方法包括:

  1、要正确对待,不要思想负担过重,不要焦躁不安,要树立能治愈的信心;

  2、针对失眠引起的原因,设法消除或减轻影响睡眠的因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注意劳逸结合,养成早睡早起,起居定时的生活规律;

  3、睡前不要喝浓茶、咖啡等兴奋性饮料;

  4、吃饭不宜过饱,睡前不要再进食;

  5、适宜的睡眠环境,如卧室安排适当,温度适宜,空气新鲜,光线暗淡以及被褥舒适等;

  6、必要时卧室可安装低沉单调声音的放声器,以抵消噪音对睡眠的影响。

  自我调理方法很多,但无论选用哪种方法,都要有针对性,因人而异,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收到效果。

  如果自我调理效果不明显,适当进行药物治疗是必要的。对初患失眠者,服用某些安眠药,以免失眠现象固定下来,对恢复正常睡眠有作用,但决不能滥用和依靠安眠药来睡眠。使用安眠药时应掌握以下原则:

  1、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大多数安眠药都是增加慢波睡眠,减少快波睡眠,与正常生理睡眠不同,易形成依赖性和产生耐药性,且有一定毒性,因此,不可滥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遵照医嘱服药,不要任意加量,用量宜小,疗程宜短,要间断或交替用药,以免产生耐药性和蓄积中毒;

  3、在睡前用温水服药,服药后上床睡觉,不宜与酒类或有兴奋作用的药物合用;

  4、停服时还应逐渐减量,或用其它安眠药取代后再停。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