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育中的不成熟骨与成人的相对静止的成熟骨相比有较大的结构上和功能上的差别。这种差别是可变的、动态的,既是生理上的也是生物力学上的。不同的骨骼因其所处的部位不同而易于遭受不同类型的损伤,即使在同一骨的内部,不同年龄也可有暂时性的不同骨折形式的变化,这种变化与其解剖上的宏观和微观的变化密切相关,并可影响到骨骺、骺板、干骺端和骨干。
小儿有其生理特点,必须根据其特点,给予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如果套用成人骨折的处理方法,可能发生错误而导致永久性病变。
由于小儿的生理、心理与成人不同,在受到创伤后,一方面不能很好地配合体检;另一方面,小儿对受伤经过及感受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加上小儿骨骼的部分骨骺在x线上不显影,因此病史资料不容易收集全面,明确诊断较为困难,临床上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护理人员应根据以上这些特点对小儿进行耐心细致地观察,以收集到更全面的临床资料。
1.全身情况的观察 除受伤肢体局部外,应首先排除有无全身其他严重创伤(如内脏损伤等)和并发症(如创伤性休克、脂肪栓塞等)的出现,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全面检查全身情况进行入院评估。
2.创伤肢体局部的观察 小儿肢体受到创伤后由于肢体肿胀、疼痛而害怕进行检查。而肢体肿胀、疼痛及感觉障碍程度往往是早期诊断骨筋膜间区综合征、挤压综合征等的依据。因此,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局部肿胀程度,远端血液循环、活动、感觉情况,以正确判断有无血管、神经受损伤或受压现象,必要时可与健侧肢体相对照。
3.综合临床体征和x线表现帮助诊断 小儿关节部位的损伤首先要考虑骨骺损伤的可能性,由于部分骨骺在x线片上不显影,因此,要结合小儿局部肿胀、疼痛的程度,解剖对应关系(如肘后三角)及压痛点是否明显等临床体征帮助诊断。但专科医生也能从X线片上可见的影像“看到”不显影部分的骨骺损伤。
4.外固定器具使用情况的观察 由于小儿性情好动,不乐意受外固定的约束,往往摆弄、损坏外固定物而导致固定失败,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对带上各种外固定的患儿应密切注意外固定的牢固性及松紧度,注意及时调整松紧度及肢体摆放位置,以确保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