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外科护理 > 正文

脂肪栓塞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脂肪栓塞综合征是发生在严重创伤、特别是多发性骨折后,以进行性低氧血症、皮肤黏膜出血点和意识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其好发于伤后2~3 d,创伤愈严重,脂肪栓塞发生率愈高,尤其是以下肢长骨干骨折为主的多发性骨折,其发病率可达5%~10%,男性发病卒多于女性。二者之比为3:1。本病发病突然,进展迅速,病情危重,若诊断与治疗不及时,死亡率可高达10%~15%;而且有部分患者因表现不明显,易被误诊,从而延误诊断,临床应引起重视。

  一、临床表现

  脂肪栓塞综合征临床症状可表现轻微,也可卒然死亡。凡下肢严重创伤(挤压伤、多发骨折、大手术后)等都要警惕本综合征的发生。对创伤后已排除颅脑损伤的继发昏迷者,应特别注意早期诊断。

  脂肪栓塞综合征临床上除有原发疾病外,主要表现为:

  1.肺症状 胸闷、呼吸急促、发绀、咳嗽或咳出铁锈色痰,听诊肺部有湿性啰音。

  2.脑症状 烦躁、神志不清、谵语、嗜睡、抽搐等。

  3.高热 排除急性感染以外的难以解释的突然高热,体温在39℃以上。

  4.脉快 每分钟可突然增加20次或者更多(120次/min以上)。

  5.出血点 皮肤黏膜点状出血,多在前胸、腋下。

  二、护理观察

  1.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10~15min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同时应观察神志、瞳孔的变化,并准确记录。发现问题立即报告医生及时抢救。

  2.严密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保持呼吸道畅通。若病员呼吸频率在30次/min以上或 8次/min以下,要立即检查给氧装置是否畅通,呼吸道是否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加压给氧,停氧时应先降低流量,逐渐停用,使呼吸中枢逐渐兴奋,不能骤停。

  3.观察皮肤色泽,检查颈、前胸及腹部皮肤出血点是否消失,一般在1~3d内完全消失。轻压口唇、指甲时观观察苍白区消失情况,苍白区消失大于1s为微循环血流灌注不足或瘀滞现象,小于1s则为病情好转。

  4.观察病人的出入水量,伴有休克时应留置导尿管,每小时测尿量1次,应不少于25ml或每千克体重不少于0.5~1ml/h。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