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中医护理 > 正文

面瘫的治疗

  面瘫是以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本病发病迅速,为单纯性的一侧面颊肌肉弛缓,无半身不遂、神志不清等症状。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炎。

  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经络空虚,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经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肉纵缓不收而发病。

  辨证治疗

  症状和体征:起病突然,多在睡眠醒来后,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不能做皱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口角歪斜,漱口漏水,进餐时食物常常停滞于病侧齿颊之间;病侧额纹、鼻唇沟消失,眼睑闭合不全,迎风流泪。部分患者初起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病程延久,部分患者口角歪病侧,名为“倒错”现象。

  风寒证多有面部受凉因素,如迎风睡眠、电风扇对着一侧吹风过久等。一般无外感表证。风热症往往继发于感冒发热、中耳炎、牙龈肿痛之后,伴有耳内、乳突轻微作痛。

  症候分析:面颊部为阳明、少阳经筋所布,风寒、风热之邪侵袭阳明经络,导致经气失和,经筋失养,纵缓不收。风行善行数变故起病突然,出现面颊瘫痪不能自主的表现。正如《金贵要略。中风历节》篇所云:“贼邪不泄,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涡僻不遂”而发面瘫。足少阳胆经分支从耳后入耳中,若热邪淤滞少阳,可出现耳后疱疹、耳痛、听觉及味觉的改变。本病迁延不愈,邪郁化热,伤津灼阴,阴血不足,虚风内动,故见筋惕肉损、瘫痪肌痉挛,口角歪向病侧

  治法:活血、通络、去风。

  处方:翳风、地仓、颊车、合谷、太冲、风池。

  随证加减:鼻唇沟变浅,加迎香、禾了、。鼻唇沟歪斜着,加水沟。目不能合者加阳白、攒竹、申脉。

  刺灸方法初期用泻法;后期针用补法,加灸。

  方义:风池、翳风可疏散风邪,翳风又可祛风止痛,适于初病耳后疼痛。颊车、地仓平刺透穴以疏通面部气血。合谷、太冲祛风通络,善治头面诸疾。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