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执业医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实验室检查之凝血功能检查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凝血功能检查】

  (一)凝血时间(CT)

  参考值

  普通试管法6~12min,硅管法15~32min。

  临床意义

  1.CT延长 见于Ⅷ、Ⅸ、Ⅺ明显减少,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V、因子X和纤维蛋白原缺乏症,重症肝病,新生儿出血症,口服抗凝剂,应用肝素,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亢进,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等。

  2.CT缩短 见于血液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抽血不顺利合血液中混有大量组织液时。

  (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参考值

  PT正常为11~13s,患者测定值超过对照值3s以上为异常。

  临床意义

  1.PT延长 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后天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见于维生素K缺乏、严重的肝脏疾病,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等。

  2.PT缩短 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3.口服抗凝剂的监测。

  (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参考值

  32~43s,较正常对照值10s以上为异常。

  临床意义

  同CT,但较普通试管法CT为敏感,是目前推荐应用的内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又是监测肝素治疗的首选指标。

  (四)血浆纤维蛋白原(FG)

  参考值

  2~4g/L。

  临床意义

  1.增高 见于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急性肾炎,多发性骨髓瘤,休克,急性感染,大手术后。恶性肿瘤等。

  2.减低 见于DIC消耗性低凝期及纤溶,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等。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