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妇产科护理 > 正文

子宫内膜息肉

  概述:什么是子宫内膜息肉?

  凡借细长的蒂附着于子宫腔内壁的肿块,临床上都可称为子宫息肉。

  在宫腔内的息肉样肿块,可能是有蒂的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瘤样息肉和恶性息肉(癌或肉瘤)。

  病因:子宫内膜息肉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子宫内膜息肉形成的原因,可能与炎症、内分泌紊乱,特别是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多数学者认为,子宫内膜息肉来自未成熟的子宫内膜,尤其是基底部内膜。

  症状:子宫内膜息肉有哪些临床表现?

  子宫内膜息肉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但常见于35岁以上的妇女。

  单发较小的子宫内膜息肉常无临床症状,往往由于其他疾病切除子宫后大体检查时始被发现,或在诊断刮宫后得出诊断。

  多发性弥漫型者常见月经过多及经期延长,此与子宫内膜面积增加及内膜过度增生有关。

  大型息肉或突入颈管的息肉,易继发感染、坏死,而引起不规则出血及恶臭的血性分泌物。

  检查:子宫内膜息肉应该做哪些检查?

  1.妇科检查:

  急性炎症可见宫颈充血水肿,或糜烂,有脓性分泌物白宫颈管排出触动宫颈时可有疼痛感。

  慢性宫颈炎可见宫颈有不同程度的糜烂、肥大息肉、腺体囊肿、外翻等表现或见宫颈口有脓性分泌物,触诊宫颈较硬。如为宫颈糜烂或息肉可有接触性出血。

  2.镜检:

  子宫内膜息肉由子宫内膜组成,表面被覆一层立方上皮或低柱状上皮。息肉中间部分形成纤维性纵轴其内含有血管。

  由于蒂部狭窄血液供应减少,息肉极易变性。最易发生息肉血管内血栓形成因瘀血而变成深紫色,常在顶端开始发生坏死,最后可能腐崩而脱落。

  3.宫颈刮片示巴氏Ⅱ级。

  4.病情较重者,可做宫颈活检以明确诊断。

  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应该如何治疗?

  扩张宫颈,摘除息肉,继之搔刮整个宫腔,可将弥漫型小息肉刮除,并送病理检查。

  术后应定期随诊,注意复发及恶变,及时进行处理。

  近年来有人采用宫腔镜下手术切除或激光治疗小型息肉,获得成功。

  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应该如何预防?

  无有效预防措施,主要防治措施为定期的妇科检查,及早发现病变。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