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药的种类
1、双胍类主要有降糖灵(苯乙双胍)、降糖片(二甲双胍)。此类药物抑制肝脏糖原异生,降低肝糖输出,并促进骨骼肌、脂肪等对葡萄糖的摄入和利用,对正常人几乎无降血糖作用,但可诱发乳酸性酸中毒,故肝肾功能不全的老年人、慢性心肺功能不全者慎用或禁用。
2、磺脲类此类药物临床应用较多。第一代有D860(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第二代有优降糖(格列本脲)、美吡达(格列吡嗪)、克糖利(克利波脲)、糖适平(格列喹酮)和达美康(格列齐特);第三代产品有列美脲等。此类药物主要作用是刺激胰岛素分泌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有拜糖平(阿卡波糖)、米格列醇等。前者目前应用较多。此类药物仅能推迟碳水化合物消化,而不是完全阻断葡萄糖的吸收,需配合其它降糖药物以增强其效果。
4、Repaglinide(REP)是一种新的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降糖药。通过肝脏代谢后由胆汁排泄,故三餐前给药能使整个进食期间均有降血糖作用,可有效地控制三餐高血糖的出现,适用于老年及有肾功能障碍的糖尿病患者。
5、噻唑烷二酮类常用的有曲格列酮、塞格列酮等。此类药物是近年来新开发的胰岛素增敏剂,其副作用少,可较长时间使用。
合理应用方法
因降糖药品种多、特性各异,合理应用对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胰岛素分泌差的应选择促胰岛素分泌药,如磺脲类;肥胖伴胰岛素抵抗或高胰岛素血症者选用胰岛素增敏剂,如双胍类。但用药时需注意,即使是同类品种,也要考虑作用强度不同、代谢及排泄途径和不良反应不同等诸多因素,以便正确地选择药物。如优降糖使用广泛,作用较强,但老年患者不适宜用此药。在配合用药时,同类品种不能同时重复使用,合用相当于增加剂量,同时又增加了产生不良反应的几率。
在口服药物中,服用时间和次数会直接影响药物能否发挥最佳疗效。如美吡达服用一小时达到血浓度高峰,在餐前半小时空腹产生较好的降糖作用。同样磺脲类也应选择在餐前服用,双胍类在进餐时或餐后服用,可避免胃肠道不良反应。拜糖平最佳服用时间在开始进食时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糖控制情况来调整剂量及用药次数。
需要提醒的是,患者常因慢性疾病而服用其他治疗药物,可能会与口服降糖药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疗效或发生不良反应,在此提醒人们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