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内科护理 > 正文

不同中风的症状,诊断及治疗

  急性脑血管病(传统医学称之为“中风”)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出血性的一类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的一类主要包括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和脑梗塞。

  脑出血指出血在脑实质内,约95%以上的病人由高血压所引起,常常在活动中发病。昏迷。半身不遂。尿便失禁很常见。病死率为43%~79%左右,在全部脑血管病中占首位。

  蛛网膜下腔出血指出血在脑实质外,多半由颅内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形所致。病人无半身不遂,但头痛,呕吐,颈部强硬多见,与脑出血不同。病死率约12.8%~38.4%但本病易复发,再出血的病死率高达66%以上。

  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和脑血栓形成与脑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一过性脑缺血起病急,恢复也快,一般不超过24小时,也不致死。脑血栓形成则缓慢发病,几小时或几天后达到高峰,昏迷较少见,主要是半身不遂。

  急性脑血栓形成的病死率为5.6%~9.5%。脑栓塞绝大多数是由于心脏内的栓子流到脑动脉内,例如:风湿性心脏病伴房颤、装有人工心脏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等患者的附壁栓子脱落,堵塞了脑动脉的血流而引起。发病最急,症状以半身不遂和昏迷为主。病死率为10%左右,易反复发作。

  把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区别开来有很重要的实用价值,目的是为了正确的治疗。出血性一类治疗原则是脱水、止血、降血压,而缺血性一类却要扩张血管、疏通微循环、抗凝,活血化瘀等,在一、定程度上治疗原则是相反的。所以如果不用明确诊断而盲目治疗,将给病人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所幸的是现在已经有几种方法来做出鉴别:一。头颅电子计算机轴性断层扫描术(简称头颅CT检查)这是一种无伤害性。安全的检查方法。对出血性中风的病人,可以立即显示出出血的部位、大小、范围;对缺血性中风的病人,在三天之内,90%以上也可以得到肯定的结果。不过超过两周以后再做头颅CT检查,有时不易区别出血性或缺血性中风。价格昂贵是CT检查的另一缺点。

  二、头颅的核磁共振检查(简称NMR),对于脑血管病的诊断比CT检查还要正确和可靠,但价格昂贵。

  三、腰穿检查,化验脑脊液,因为脑脊液就在脑和脊髓的表面和中心流动,最能反映脑和脊髓的情况。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的脑脊液中有红血球,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的脑脊液是正常的。腰穿检查在没有CT或NMR检查设备的医院,仍然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重要手段。

  急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可以采用内科或外科手术两种方法。外科手术治疗在近20多年来发展相当快,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形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应当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否则再破裂出血的可能性很大,病死率也增加。脑出血引起的脑内血肿也可以做手术,但什么时候做,哪些病人能做则意见尚未一致。手术治疗的死亡率为45%左右,致残率和内科治疗也大致相仿,所以还没有广泛开展。

  近年来,微创手术也应用于急性脑出血的治疗。其过程为:经X光、CT等检查方法定位后,在颅骨上钻孔,用针穿刺入血肿部位,清除血肿,也可多次穿刺,抽吸血块或注入链激酶后引流,以达到降低颅内压、清除血肿的目的。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人也可以手术治疗。如果脑动脉堵塞了,可以在显微镜下做血管搭桥术或大网膜移植术,对于年龄在60岁以下,病程在半年以内而没有严重合并症的病人效果较好,不过不能防止别的脑动脉的堵塞。有一部分病人血管堵塞的部位在颈部,现在能做颈动脉内膜剥离术,效果相当好。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