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对人类危害极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均寿命的延长,高血压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在高血压急性期,住院观察期间给予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和心理方面干预,出院时给予健康指导,并掌握高血压病的基础知识,包括血压的正常范围,高血压的主要症状,危险因素及坚持服药的重要性。
加强医学知识宣传,正确认识高血压:
对医学知识缺乏的患者,护士运用沟通技巧、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病人及家属讲解高血压知识。护士利用每次与病人接触的机会,与患者面对面交流性恳谈,患者可能直接听到护士传授知识和有益的劝告。
药物治疗的护理:
药物是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手段,随着医药发展,降压新药层出不穷,要遵循从小剂量开始,平稳降压。联合用药;使用中、长效制剂等原则,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首次服药时严密监测血压情况,出现头晕、头痛、面部潮红、直立性低血压等副作用告诉病人改变体位时动作宜慢,以免发生意外。药物过量时可引起严重低血压,此时应让病人平卧,抬高下肢,并给予相应处理。对静脉用药者,密切观察血压变化,严格控制输液滴数,对加服利尿剂者,要定期复查血生化,以免造成低钾血症。
生活方式的护理干预:
健康生命质量是指人在生命尚存的同时在井理、心理及社会功能处于键康状态的生活质量。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肥胖患者体重指数控制在24叼衬以下,控制热量,减少胆固醇和脂肪的摄入量,适当的体育运动也是控制肥胖,保持理想体重的有效途径。合理膳食,多食蔬菜、水果,限制钠盐摄入,每人每日平均食盐量低于6&戒烟、限制酒量,研究证明,戒烟和避免过度饮酒对控制血压升高是必要的,吸烟和大量饮酒可引起血压升高
心理方面的护理干预:
高血压病与不良的梢神心理因素关系密切。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长期疾病,病人需要长期服药及改变饮食结构,常出现热虑、厌烦等不良的心理变化。而过度不正常情绪造成大脑皮层下功能紊乱,出现交感神经功能亢进,使血压升高,因此,改善病人的不良心理环境,提高他们对高血压健康保健知识的认识;加强心理修养,遇事不急躁,适时释放内心压力,减轻负性心理刺激,维持血压的稳定,减少并发症发生。对于从事紧张脑力劳功者,要适当放松自己,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深人患者内心世界,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以提高心理应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