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特征:
(一)地区分布:霍乱不论古典霍乱还是埃尔托霍乱均有其地方性特别。在第七次世界大流行中,某些受埃尔托霍乱侵犯的国家或地区又成为新的地方性疫区。至于O139霍乱引起的地方性特点,尚须继续观察。
本病的地区分布一般多以沿海为主,特别是江河入海口附近的江河两岸及水网地带。但也可传入内陆、高原和山地,甚至沙漠地区。一般说来沿海沿江地区的发病率高于平原,平原高于半山区和山区,盐碱地区高于非盐碱地区,渔船民活动频繁,传染源扩散机会多,同时沿海及盐碱地区的水源含盐量高,水质偏碱,加之温度和湿度有利于霍乱弧菌之生存与繁殖。而这些地区的居民大多饮用河水、沟水、塘水和有生食或半生食水产品习惯,从而更加促使霍乱的发生和流行。近年来,随着交通的发达、经济贸易的交流、人口的大量流动,在内陆及开放地区也时有霍乱的发生、暴发和流行。
(二)季节分布:本病在各地的流行季节与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如纬度、气温、雨量等)密切相关。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发病季节一般在5~11月,而流行高峰多在7~10月。
(三)人群分布:主要指人群中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的分布情况。
1.年龄分布:各年龄组普通易感,但因免疫水平和感染机会不同,同不年龄组的发病率有所差异。新疫区发病年龄差另不明显或成人发病较多,而老疫区往往以幼儿较多,这是因为这些地区居民的机体免疫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缘故。
2.性别分布:一般男女发病率无本质差异,但有时固活动范围和感染机会等不同而有所不同。
3.职业分布:不同职业发病率有一定差别,如渔民、船民、农民等发病较多。近年来流动人口作为一个特定群体,已成为某些地区中的主要发病人群,这与他们的受染机会、生活水平、居住条件和卫生习惯等有关。
(四)扩散方式:本病自流行区向外扩散,有近程传播和远程传播两种方式。近程传播是疫区的逐渐扩大,主要是通过外环境的污染(尤其是水体与食物的污染)以及病人与带菌者的扩散而实现。远程传播时,本病从一地传到另一地或从一国传到另一国,主要是通过轻型病人、带菌者和在某些情况下通过转移而实现。现代交通工具的日益发展也为此类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流行形式:霍乱的流行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暴发,即在一个局部地区或单位,短期内发生大量病人,常常是水型或食物型暴发。另一种是迁延型的散发,即在较长时间内(如数周到数月),只有少数病人散在发生,多呈一户1例或一村1例,而相互间往往不易找出明显联系。这两种流行形式常常并存,一般新疫区以暴发多见,老疫区以散发多见。这些不同的流行形式,也与不同类型的病原体有关。古典型霍乱弧菌、埃尔托型霍乱弧菌的流行株起暴发,而埃尔托型霍乱弧菌的非流行株却只引起散发病例。O139霍乱从现有材料分析,既可引起暴发,也多有散发,其特别似与埃尔托霍乱基本一致。当然,霍乱的流行形式还与所采取之防治措施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