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执业医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乳腺癌分期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AJCC分期是美国癌症联合会发布的分期,且与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期)相一致,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

    此次分期的改变主要是以乳腺癌治疗领域的以下变化而制定的,

    1.广泛应用乳腺摄片使得早期乳腺癌的发现率大大增加,即使同样是小肿瘤但其治疗结果却往往大相径庭,有些只需手术切除,而有些则是更具恶性特性,应予较为强烈的治疗。

    2.前哨淋巴结检测技术、免疫组化、分子技术的应用使得10年前根本查不出的小转移灶得以检测。

    3 、对锁骨下(即腋窝第三水平)、锁骨上及内乳淋巴结的研究已积累了大量经验,证据更加充分。

    最新分期与以前不同之处在于:

    1 、显微转移灶与孤立的肿瘤细胞的区别以体积来定。而最新分期中将显微转移灶定义为直径大于0.2mm.
显微转移灶可能伴有恶性活性的组织学证据,如增殖或间质反应,但并不绝对必要。直径小于0.2mm 则定义为孤立的肿瘤细胞或细胞群,通常不伴有组织学的恶性证据,目前将其归为淋巴结阴性,因为如果对其治疗好处可能被治疗本身的副作用所抵消。

    2 、认可前哨淋巴结或免疫组化对于分期诊断的价值,例如当免疫组化阳性而HE染色未发现肿瘤时,如果直径大于0.2mm ,则分类为N1(显微灶,组化阳性),如果直径小于0.2mm ,则分为N0(组化阳性)。

    3 、淋巴结状态改为根据常规HE染色(推荐)或免疫组化检测的腋窝淋巴结转移个数来进行归类,1 ~3 个淋巴结转移归为N1, 4~9 个淋巴结转移归为N2,大于10个淋巴结归为N3.

    4 、锁骨下淋巴结转移归为N3.

    5 、内乳淋巴结的转移根据其检测手段及腋窝淋巴结的状态来进行重新分类。

    前哨技术检测或临床检查诊断的内乳淋巴结显微转移定义为N1,影像技术(不包括淋巴结闪烁显影)或临床体检发现内乳淋巴结大块转移,如果不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则定义为N2,如果伴有腋淋巴结转移则定义为N3.

    6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定义为N3而不是M1.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